推荐 贷款股票基金理财保险
排序方式 热门 新发布 新回复
博雅生物(300294)研报:首次覆盖:聚焦血制品业务,华润入主赋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博雅生物(300294),一家专注于血制品业务的公司,近期在华润集团入主后,展现出了显著的发展潜力。华润的加入不仅为公司带来了资金支持,还通过资源整合和浆站运营方面的赋能,提升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博雅生物的血制品体量和采浆规模虽然相对较小,但得益于产品结构的优化,盈利水平较高。公司在逐步剥离非血制品业务的同时,聚焦血制品赛道,盈利能力得到显著增长。

    在华润的支持下,博雅生物的浆站资源获取能力有望进一步增强,推动收入稳健提升。公司在江西、四川、海南等地拥有16家单采血浆站,年采浆量达到467.3吨。尽管与国内血制品上市公司相比,公司仍有较大的成长空间,但其在江西省内的区域竞争优势明显。随着华润医药对丹霞生物续证工作的支持,丹霞生物的并购也有望进一步拓展公司的采浆规模。

    博雅生物的核心产品包括静丙、白蛋白和纤维蛋白原,这些产品的收入贡献均衡,且公司在纤维蛋白原产品的收得率和市场份额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2023年,公司血制品业务的毛利率达到69.74%,位居行业前列。此外,公司在研产品线丰富,包括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10%)、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C1酯酶抑制剂等,其中IVIG(10%)已申报生产,预示着公司产品矩阵的进一步拓展和吨浆盈利能力的提升。

    根据万联证券研究所的预测,博雅生物2024年至2026年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将呈现稳步增长,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33亿元、5.54亿元和5.94亿元,每股收益分别为1.06元、1.10元和1.18元。基于公司在血制品赛道的高壁垒特性和稳定需求,以及华润赋能下的浆站资源获取能力,我们给予博雅生物“买入”评级。

    然而,投资者也应关注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包括原材料供应不足、采浆成本上升和产品研发进展不达预期等。

    博雅生物的发展历程显示,自1993年公司组建以来,经历了多次变革和扩展。特别是在2021年华润医药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后,公司在华润大健康板块的血液制品平台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目前,公司正通过建设智能工厂和加大研发投入,以满足未来业绩增长的需求,并推动产品结构的优化和吨浆盈利能力的提升。

    总体来看,博雅生物在华润集团的支持下,有望在血制品行业中实现业务规模的扩大和盈利能力的增强,成为投资者值得关注的企业。

阅读全文
0 0
2024-06-25
运达股份(300772)研报:订单稳健增长,“两海战略”初见成效

    运达股份(300772.SZ)作为国内风电设备制造的领军企业,在2024年展现出了强劲的订单增长和“两海战略”的初步成效。公司近期计划通过浙江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转让两家全资子公司的100%股权,涉及风电运营项目装机容量达250MW,挂牌价格分别为3.16亿元和4.11亿元。此外,公司与日本丸红商社签署的全球战略合作协议,预计将推动公司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海外市场拓展。

    国信电新分析师团队认为,运达股份在风电吊装容量上排名全国第三,其在超大叶轮轻量化风电机组、电网友好型风电机组和高塔架低风速风电机组等产品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公司正通过“两海战略”在大兆瓦风机的技术、产能及度电成本上拓宽海上和海外风电业务,目前在东南亚、中亚及西亚市场取得进展,并积极开拓欧洲、南美等市场。

    尽管2020-2021年国内风电市场经历了补贴时代的抢装潮,但2022年平价项目建设的成本压力和疫情导致的项目延迟,使得行业装机需求出现负增长。2023年,随着新能源大基地的建设推动机组大型化趋势,公司在经历蛰伏期后,预计2024年风电市场将企稳回暖。

    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87.3亿元,同比增长7.7%,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32.8%至4.1亿元,主要由于风电市场竞争加剧导致毛利率下降。2024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5亿元,同比增长7.8%,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4.2%至0.7亿元。

    在经营数据方面,2023年公司对外销售风电机组8.47GW,同比增长18.94%,新增订单15.71GW,累计在手订单达23.96GW。新能源开发建设方面,公司2023年新增控股新能源项目指标权益容量2,038MW,全年新增新能源电站并网权益容量359MW。

    公司2024-2026年的盈利预测显示,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43亿元、7.42亿元和10.37亿元,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12.8倍、9.4倍和6.7倍。分析师团队给予公司“优于大市”的评级。

    风险提示包括原材料价格上涨、行业装机需求不及预期、电站建设进度不及预期以及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相关研究报告为《运达股份(300772.SZ)-整机销量/订单再创新高,“两海”布局实现突破》。

    免责声明提醒读者,报告所采用的数据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作者的职业理解,力求独立、客观、公正。报告版权归国信证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使用、复制或传播。报告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不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且可能随时更新和修订。投资者应自行判断是否采用报告内容并承担风险,国信证券及雇员对使用报告造成的后果不承担法律责任。

阅读全文
0 0
2024-06-25
五新隧装(835174)研报:隧道装备龙头,机械代人前景广阔

    五新隧装(835174.BJ)作为隧道工程装备制造业的领军企业,首次获得增持评级。目前,公司股票市场价格为18.16元。分析师冯胜(执业证书编号:S0740519050004)和宋瀚清(执业证书编号:S0740524060001)对公司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公司基本情况如下:总股本为90百万股,流通股本为51百万股,市值达到1,635百万元,流通市值为935百万元。公司在隧道智能装备领域深耕多年,产品广泛应用于隧道建设、地下矿山等,包括凿岩类、锚杆台车类、立拱装药台车、湿喷机等。公司股权结构稳定,并积极回购股票用于员工激励,显示出对长期发展的信心。

    公司盈利预测及估值显示,2022年至2026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预计将持续增长。每股收益、每股现金流量、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均显示出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投资价值。同时,公司的市盈率和市净率预计将逐年下降,表明投资吸引力增强。

    报告摘要指出,公司在隧道智能装备领域的深耕,以及进军矿山装备领域,将带来营收和利润的快速增长。隧道工程事故处罚加重和工人短缺等因素,使得施工方对机械代人的诉求大大增加。国家基建投资的增长,以及矿山资本开支的增加,为公司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公司产品竞争力突出,下游客户认可度高,且管理层制定了“百亿五新”战略规划,有望在未来十年实现销售规模的大幅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方面,分析师预计2024-2026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将持续增长,给予公司“增持”评级。风险提示包括宏观经济环境变化风险、隧道施工机械化进度不及预期、国际市场和矿山市场进展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风险,以及研报所使用的信息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阅读全文
0 0
2024-06-25
颀中科技(688352)研报:显示驱动芯片厂商,大尺寸TV爆单,新产能稳步爬坡

    颀中科技,作为一家集成电路先进封装测试服务商,近期在显示驱动芯片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公司主营收入的九成以上来自显示驱动芯片类产品,包括DDI和TDDI,广泛应用于LCD和AMOLED等主流显示屏幕。颀中科技不仅实现了28nm制程显示驱动芯片的封测量产,更在2019至2021年连续三年在中国显示驱动芯片封测收入和封装芯片出货量上位居第一,全球第三。

    2023年,公司实现了营收16.3亿元,同比增长23.7%,归母净利润3.7亿元,同比增长22.6%,扣非净利润3.4亿元,同比增长25.3%。其中,外销收入占比高达40.1%。2024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达到4.4亿元,同比增长43.7%,归母净利润0.8亿元,同比增长150.5%,扣非净利润0.7亿元,同比增长169.1%。

    颀中科技的业绩增长得益于多方面因素。首先,公司在先进封装领域持续深耕,聚焦显示驱动芯片封测及非显示类芯片封测。其次,随着半导体市场去库存见底,各类产品价格自2024年一季度起出现不同幅度的涨价,台积电等厂商可能在下半年启动新的价格调涨谈判。此外,随着AI热潮的持续,对先进AI芯片、HBM等需求不断放大,先进封装需求有望持续增强。

    公司在合肥的工厂已于2024年第一季度开始客户认证和少量正式量产,主要负责12吋晶圆的封装测试,产能规划为BP与CP各约1万片/月产能,COF约3000万颗/月产能。目前,大尺寸TV产品供不应求,5月和6月订单爆满。公司正逐步对机器设备进行国产替代化,与国内优质厂商合作,晶圆来源超过半数来自境内晶圆厂,如SMIC、晶合集成等。

    在机构调研方面,颀中科技近半年共接待了20次机构调研。一季度,公司前十大股东持有3353万股,占流通股订单20.6%,其中6家为公募基金。股东户数自2023年上市以来呈降低趋势,平均每户持股数量增加。5月中旬以来,公司的融资活跃度明显提高,融资余额也有所增长。然而,近期北向资金流出数量较大,沪同股持股数量明显减少。

    总体来看,颀中科技在显示驱动芯片领域的业绩表现强劲,市场需求旺盛,产能稳步爬坡,有望在未来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阅读全文
0 0
2024-06-25
华海药业(600521)研报:特色原料药龙头,新产品放量,市场占有率提升,公司一季度扣非净利润增长近7成

    华海药业作为特色原料药龙头企业,近期在新产品放量和市场占有率提升的推动下,公司一季度扣非净利润实现了近7成的增长。年初至今,“北向资金”大幅加仓,显示出市场对公司前景的看好。

    公司近期的看点包括发酵法合成司美格鲁肽项目的公示,预计年底产出,这一减肥药市场增速迅猛。此外,2023年原料药新产品销售收入实现翻番,制剂业务也快速增长,一季度国内制剂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0%。

    华海药业的主营业务涵盖多剂型的仿制药、生物药、创新药及特色原料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原料药产品以心脑血管类、精神类、神经类、抗感染类等特色原料药为主,销售网络覆盖全球106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市场头部客户覆盖率近90%。制剂业务作为公司转型升级战略的核心,在美国市场销售网络基本覆盖美国大中型药品采购商。

    2023年,受原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中标产品价格下降影响,公司实现营收83.1亿元,同比增长0.5%;归母净利润8.3亿元,同比下降28.9%,扣非净利润8.9亿元,同比下降26%。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亿元,同比增长21.4%;归母净利润2.7亿元,同比增长56.6%,扣非净利润3.2亿元,同比增长67.3%。新产品的持续导入市场并逐步上量,以及销售团队裂变和组织架构优化,有效提升了产品市场占有率。

    华海药业在原料药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在国际原料药市场也具有竞争力。公司成立华博生物、华奥泰生物和赛斯尔擎生物技术公司,构建了生物医药板块。同时,公司以研发国内首创、同类最优的小分子创新药为目标,聚焦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代谢相关疾病、肿瘤相关疾病的创新药研发领域。

    公司年产600公斤索马鲁肽中间体、800公斤卡泊芬净中间体、500公斤他克莫司等多肽及微生物发酵原料药项目公示。司美格鲁肽市场广阔,增速快,2023年中国司美格鲁肽市场规模为52亿元,同比增长108%,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80亿元。

    在市场行为方面,5月21日公司举行了投资者接待日活动,展示了公司原料药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大规模的投资高峰已经过去,虽然近几年会面临固定资产折旧增加的压力,但增加的比例将逐步下降。此外,公司制剂业务快速增长,2023年美国制剂同比增长超50%,2024年一季度国内制剂收入同比增长超30%。

    今年以来,“北向资金”持续流入,沪股通持股数量大幅增加。2024年一季度,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新进1家公募基金和1家私募基金。近一年公司股东数保持稳定在8万个左右,平均每户持股数也比较稳定。

阅读全文
0 0
2024-06-25
嘉益股份(301004)研报:保温杯领军企业,大客户助力高增长

    嘉益股份(股票代码:301004)作为保温杯行业的领军企业,近年来通过与国际知名品牌合作以及自主品牌建设,实现了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的持续增长。公司主营不锈钢保温器皿产品,拥有miGo、ONE2GO等品牌,产品结构丰富多元,涵盖保温杯、保温壶、焖烧罐等多种类型,具备保温性能好、安全便携等优势。

    2023年,公司金属制品业营业收入达到17.25亿元,同比增长40.33%,销量和单价均呈现上升趋势。公司与S’well、MiiR、TAKEYA等国际知名品牌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占年度销售总额的96.11%,其中Pacific Market International LLC占比高达84.91%。

    全球保温杯市场需求持续旺盛,中国保温瓶出口金额在2024年5月达到36.55亿元。为满足市场需求,嘉益股份通过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用于越南年产1,350万只不锈钢真空保温杯生产建设项目和年产1,000万只不锈钢真空保温杯生产线建设项目,积极拓展海外生产基地,加快全球化布局。

    分析师预计,嘉益股份2024-2026年营收将分别达到23.07亿元、28.07亿元和33.9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98亿元、7.17亿元和8.67亿元。基于公司产品结构丰富、产能扩产提供支撑以及优质客户助力发展等因素,给予嘉益股份“买入”评级。

    然而,嘉益股份也面临一定风险,包括国际宏观经济下行、国际贸易摩擦、原材料价格波动、人民币汇率波动以及大客户集中风险。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应充分考虑这些风险因素。

    嘉益股份的分析师团队由徐偲和余倩莹组成,他们在消费品行业和金融领域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本报告由华安证券研究所提供,旨在为投资者提供独立、客观的投资建议。

阅读全文
0 0
2024-06-25
比亚迪(002594)研报:首次覆盖报告:新能源车领军企业,剑指海外市场

    比亚迪(002594)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凭借其全产业链的深度研发与精细成本控制能力,实现了产能和渠道的全面领先。公司自1995年成立以来,已经构建了从上游电池原材料到下游汽车销售及金融服务的全产业链布局,国内规划产能达到475万辆,海外规划产能110万辆。比亚迪在技术革新和生产实践方面不断突破,推出了包括刀片电池、第五代DM混动技术、e平台3.0EVO等颠覆性技术,推动品牌持续向上发展。

    公司通过深度整合供应链,实现了从原材料、动力电池系统、电驱动系统到系统整合的全面自研自建,有效降低了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提高了生产效率,并在20万元以下车型市场中拥有了一定的定价权。比亚迪的“袋鼠”企业发展模式,通过垂直整合和成本控制战略,减少了供应商中间环节,实现了降本增效。

    在技术创新方面,比亚迪持续投入,过去21年累计投入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用于技术研发,建立了11大研究院,拥有超过10万名研发工程师。2023年,公司研发投入金额同比增长97.39%,达到399.18亿元,位列国内汽车行业第一。公司通过技术创新赋能,形成了腾势、方程豹、仰望三大高端子品牌,实现了品牌力的持续升级。

    在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上升的背景下,比亚迪迎来了海外扩张的高峰时期。公司在乌兹别克斯坦、泰国、巴西等地的工厂计划于2024年投产,同时,公司还计划在印度尼西亚、匈牙利、墨西哥等地区建设工厂,以满足不同地区的需求。随着“产能出海”与“舰队出海”战略的实施,比亚迪的全球化扩张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投资建议方面,预计2024-2026年,比亚迪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394.79、548.30和684.21亿元,对应基本每股收益分别为13.56、18.83和23.50元/股。考虑到公司在新能源车领域的成本控制、技术研发、市场声量、出海布局等方面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方面,需关注新能源汽车增速放缓导致的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海外新能源渗透率不及预期与海外贸易壁垒增多风险、公司智能化业务发展不及预期风险。

阅读全文
0 0
2024-06-25
达梦数据(688692)研报:国产数据库龙头,信创推动加快成长

    达梦数据(688692.SH)作为国产数据库行业的领军企业,凭借其全栈数据产品覆盖和技术创新,实现了业绩的稳步增长。公司自2000年成立以来,深耕数据库领域,创始团队凭借丰富的行业经验,推动公司成为国产数据库软件市场占有率的领先者。达梦数据的共享集群软件(DMDSC)成功打破了Oracle的垄断,实现了从通用关系型数据库产品到全栈数据产品的跨越,包括云数据库和分布式数据库等创新产品。

    随着信创产业的快速发展,达梦数据的业绩也得到了显著提升。2019-2023年间,公司收入的复合年增长率超过27%,扣非归母净利润的复合年增长率超过37%。公司人效持续提升,员工人数的增长与业绩增长相匹配。此外,达梦数据在行业级市场的拓展也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在金融、能源等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加速推进,推动了公司业绩的增长。

    达梦数据的盈利能力保持在较高水平,毛利率和净利率均保持稳定。公司的费用率有所提升,主要由于人员增长导致销售费用率上升,而研发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则保持稳定或下降。公司整体人效的持续提升,得益于研发和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

    在股权结构方面,达梦数据的创始人冯裕才先生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通过直接和间接持股,形成了对公司的稳定控制。公司核心团队经验丰富,且多数成员持有公司股份,体现了公司对员工利益的重视和股权激励的实施。

    达梦数据的主要收入来源是软件产品使用授权,尤其是数量授权模式,其平均单价稳定上升,反映了市场需求的增长和产品功能的丰富。公司采用渠道销售为主的策略,渠道优势逐步显现,与主要渠道商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数据库行业的稳步增长和信创产业的推动为国产数据库厂商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预计到2027年,中国数据库市场总规模将达到1286.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6.1%。达梦数据凭借其技术和生态的领先优势,在新兴数据库领域不断开拓新的增长点,如DMD8支持的分布式事务集群和HTAP等多种应用场景,以及云和分布式数据库产品线的收入已初具规模。

    展望未来,达梦数据作为国产数据库的龙头企业,预计将充分受益于信创产业的发展。公司预计2024-2026年的收入分别为9.38亿元、11.53亿元和14.4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3亿元、4.36亿元和5.65亿元。通过多角度估值,公司股票的合理估值区间在241.28-255.92元之间,相对于当前股价具有17%-24%的估值空间。因此,给予公司“优于大市”的投资评级。

    然而,达梦数据的发展前景也面临一些风险,包括行业竞争的加剧、下游各行业IT开支的收紧以及信创推进不及预期等。投资者在考虑投资该公司时,应充分考虑这些风险因素。

阅读全文
0 0
2024-06-25
锡业股份(000960)研报:首次覆盖报告:锡锭产量创新高,新兴产业拉动需求增长

    锡业股份(000960)作为有色金属材料领域的龙头企业,近期发布了其首次覆盖报告。报告指出,公司在锡、铟资源储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锡、铟双龙头地位稳固。锡业股份已形成包括锡、铜、锌、铟等金属矿的勘探、开采、选矿、冶炼及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其产品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5G通信、光伏电池、半导体芯片等高端领域。自2005年以来,公司锡产销量一直位居全球第一,2023年更是位列十大精锡生产商之首。

    公司2023年实现营收423.59亿元,同比下降18.54%,归母净利润14.08亿元,同比增长4.61%。2024年第一季度,营收83.99亿元,同比下降24.47%,归母净利润3.26亿元,同比增长22.09%。在资源储量方面,公司2023年全年新增锡资源量1.4万吨、铜2.7万吨。截至2023年底,公司锡金属量64.64万吨、铜金属量116.72万吨、锌金属量376.28万吨、铟4945吨。产能方面,公司拥有锡冶炼产能8万吨/年、阴极铜产能12.5万吨/年、锌冶炼产能10万吨/年等。

    报告还提到,全球锡矿供给弹性低,新兴产业升级助力锡消费增长。2023年全球精锡产量37.02万吨,同比减少2.7%,而全球精锡消费36.04万吨,同比减少2.9%。公司预计随着半导体周期逐步企稳向上,焊料需求有望持续复苏,电子终端产品向更高算力和更强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锡金属作为“电子胶水”的作用将持续凸显,有望创造新的增长亮点。

    锡业股份在2023年4月与云锡控股共同对云南锡业新材料有限公司进行增资扩股,增资后公司持有新材料公司49%股权。这一举措将加速锡产业链整合,提升锡深加工板块的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盈利能力明显改善,毛利率和净利率均有所提升。

    投资建议方面,分析师给予锡业股份“增持”的投资评级,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将分别达到20.69亿元、23.00亿元和26.10亿元。风险提示包括产业政策变化风险、市场价格波动风险、供应链风险和安全环保风险。

    最后,报告提供了锡业股份的财务预测数据,包括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ROE、每股收益和市盈率等关键财务指标。同时,报告作者马捷和联系人王鹏的详细信息也在报告中列出,以供读者参考。

阅读全文
0 0
2024-06-25
广汇能源(600256)研报:白石湖煤矿产能核增,稳产保供能力提升

    广汇能源(600256.SH)近期获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应急管理厅的批复,其白石湖露天煤矿的生产能力将由1800万吨/年核增至3500万吨/年。此举将显著提升公司的稳产保供能力,对国家能源安全和地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作为国内唯一一家同时拥有煤炭、天然气和石油资源的民营企业,广汇能源的产能布局覆盖新疆、南通和中亚地区,产能体量在民营企业中位居前列。

    白石湖煤矿以其高质量气化原料煤和动力煤而著称,被列入国家自然资源部绿色矿山名录及国家发改委保供煤矿名单。随着产能的核增,公司将加速释放白石湖露天煤矿的优质产能。此外,马朗煤矿的产能也获得国家能源局的批复,由原500万吨/年增至1000万吨/年,预计将为公司带来至少9亿元/年的利润增厚。

    公司主营产品价格相对稳定,煤炭和天然气产销量环比提升。2023年年度权益分派即将实施,股息率高达9.35%,显示出公司具备长期配置价值。国信化工维持对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55/69/80亿元的预测,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8.9/7.1/6.1X,考虑到公司长期盈利增长驱动因素及高分红比例,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投资建议方面,广汇能源在新疆及中亚的丰富资源、马朗煤矿产能释放以及LNG接收转运站的扩张计划,均预示着公司盈利能力将持续上行。预计到2025年,公司LNG接收转运站的周转能力将增至1000万吨/年,进一步增厚天然气板块盈利。综合考虑公司的长期增长潜力和高分红政策,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其市场表现。

    风险提示包括马朗煤矿产能释放进度低于预期、新疆铁路运力不足、煤炭价格大幅下跌以及天然气价差缩窄的风险。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应充分考虑这些潜在风险。

阅读全文
0 0
2024-06-25
<
237
238
239
240
241
>
跳至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