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机载(股票代码:600372)在2024年6月19日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中显示,该公司在国防军工/航空装备Ⅱ行业中维持了“买入”的投资评级。当前股价为12.31元,公司总股本为4,838.90百万股,A股总市值达到5956.62百万元。每股净资产为7.54元,资产负债率为48.52%,一年内股价最高达到15.80元,最低为9.81元。
2023年,中航机载实现营业收入290.07亿元,同比增长4.63%;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18.8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9.62%。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56.43亿元,同比下降10.03%;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4.54亿元,同比增长35.19%。
公司主营的航空产品在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47.38亿元,占总营收的85%,同比增长8.63%。防务产品营业收入为10.75亿元,同比增长10.57%。公司毛利率为29.73%,净利率为7.41%。公司在研发上的投入持续扩大,2023年研发费用率为12.03%,同比增加1.38个百分点。
2023年,中航机载成功完成对中航机电的换股吸收合并,更名为中航机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这一合并有助于公司整合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提升核心竞争力,并顺应全球航空机载产业的发展趋势。
公司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提出2024年经营计划,预计实现营业收入285.22亿元,利润总额预计为24.37亿元,同比增长8.0%。分析师预测,公司2024年至2026年的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将分别为20.84亿元、23.48亿元和26.02亿元,对应的市盈率分别为28.59倍、25.37倍和22.89倍。
风险提示包括市场竞争风险、科技创新风险、安全、环保、质量风险以及改革与业务转型风险等。财务数据显示,公司在2022年至2026年的营业收入、EBITDA、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等指标均呈现稳定增长趋势。
投资者在参考本报告时应注意,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个人推荐,且天风证券及/或其相关人员可能存在影响报告观点客观性的潜在利益冲突。
阅读全文昊华能源(601101.SH)作为北京市国资委控股的煤炭企业,近年来在煤炭产能释放、成本控制以及业务多元化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公司目前维持“买入”评级,得益于其煤炭业务的稳步增长和非煤业务的协同效应。
煤炭业务方面,昊华能源通过内蒙和宁夏地区的煤矿布局,实现了产能的快速增长。特别是红一煤矿和红二煤矿的投产,预计将显著提升公司的煤炭产量和业绩。公司煤炭生产成本优势明显,通过精细化管理和技术革新,有效控制了吨煤成本,提升了毛利率。此外,公司市场煤销售占比较高,使其在煤价上行周期中展现出较强的盈利弹性。
在非煤业务领域,昊华能源通过打造“煤-化-运”一体化产业链,实现了业务的协同发展。煤化工方面,尽管甲醇业务曾面临成本压力,但随着煤价的高位回归,甲醇盈利能力有望逐步改善。铁路运输业务则通过东铜铁路和红庆梁煤矿铁路专用线的建设,提升了煤炭外运能力,为公司带来了稳定的盈利来源。
公司的财务状况稳健,资产负债率持续下降,现金流量充足,为高比例分红提供了条件。2023年公司分红比例达到48.46%,股息率维持在较高水平,未来随着盈利能力的提升,分红比例有望进一步提升。
展望未来,昊华能源的盈利预测显示,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预计将实现稳步增长,EPS分别为1.22元、1.37元和1.41元,对应当前股价的PE分别为7.9倍、7.0倍和6.8倍,估值具有吸引力。公司将继续依托京能集团的股东优势,发挥煤电协同效应,增强市场竞争力。
然而,公司也面临一定的风险,包括煤价超预期下跌、安全生产以及新建产能不及预期等风险。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应充分考虑这些风险因素。
总体来看,昊华能源作为一家具有稳定产能释放、成本优势和多元化业务的煤炭企业,在煤炭市场的波动中展现出了良好的业绩弹性和成长潜力,值得投资者关注。
阅读全文乐歌股份(300729)近期宣布,其全资孙公司Ellabell Bryan Lecangs LLC计划与Clayco,Inc.签订建造合同,以推进美国佐治亚州Ellabell海外仓项目的建设。该项目预计耗资7,8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5亿元,旨在加速公司公共海外仓业务的发展,提升公司竞争力。随着美国电商渗透率的提升和中国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公共海外仓需求不断上升。乐歌股份通过自建海外仓,有效降低了物业成本,增加了盈利空间。
公司坚定推进“小仓换大仓”及自建仓建设策略,在美国核心港口区域储备了5000亩工业物流用地,以满足未来150万平米自建仓需求。自建海外仓的持有成本仅为租赁成本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这有助于公司在仓储需求增加的背景下,保持成本优势。
东方财富证券研究所维持对乐歌股份的“买入”评级,预计公司2024-2026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50.98亿元、65.10亿元和79.4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58亿元、5.62亿元和6.47亿元,EPS分别为1.46元/股、1.80元/股和2.07元/股。分析师高博文和陈子怡对公司的智能升降产品业务和海外仓业务的稳健发展和快速成长持乐观态度。
然而,公司也面临一定的风险,包括宏观经济下行、填仓进度不及预期和行业竞争加剧等。投资者在考虑投资乐歌股份时,应充分考虑这些潜在风险。东方财富证券研究所的研究报告基于公开信息和分析师的职业理解,力求独立、客观和公正,但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阅读全文南芯科技(688484.SH)在2024年上半年业绩同比大幅增长,得益于终端需求的回暖以及公司推出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公司预计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2.32~13.02亿元,同比增长86.51%~97.11%,归母净利润2.03~2.21亿元,同比增长101.28%~119.16%。单季度来看,2024年第二季度预计实现营收6.30~7.00亿元,同比增长68.09%~86.77%,归母净利润1.02~1.20亿元,同比增长46.40%~72.23%。
公司在智能手机领域持续完善产品布局,提供从AC到电池的端到端有线、无线完整快充解决方案,包括充电管理芯片、DC-DC芯片、AC-DC芯片、充电协议芯片及锂电管理芯片。南芯科技在智能手机快充芯片领域占据市场领先地位,其电荷泵产品位居全球第一,覆盖25~300W功率范围。公司正积极开拓海外知名安卓手机品牌客户,预计AI手机将带来新一轮换机潮,推动电源管理芯片升级。
在汽车电子和工业应用领域,南芯科技预计2024年汽车电子业务将保持快速增长。公司已从车载无线有线充切入汽车头部厂商,完成围绕车载充电、智能座舱等领域的电源类芯片产品导入量产。公司计划实现工业领域端到端的产品布局,已在储能、无人机、电动工具、通信等领域取得一定成效。
投资建议方面,分析师调整了对南芯科技的业绩预测,预计2024年至2026年公司营收分别为24.93/32.40/41.15亿元,增速分别为40.0%/30.0%/27.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9/5.42/7.02亿元,增速分别为56.4%/32.6%/29.5%。鉴于公司在电源及电池领域提供端到端完整解决方案的稀缺性,以及在电荷泵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分析师持续推荐南芯科技,投资评级为“买入-A”。
风险提示包括下游终端市场需求不及预期、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产业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以及系统性风险等。财务数据显示,公司2022年至2026年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呈现稳定增长,毛利率和净利率保持在较高水平,ROE和P/E指标也显示出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场估值的吸引力。
华金证券研究所对南芯科技的评级体系显示,公司被评为“买入-A”等级,意味着未来6个月的投资收益率有望领先沪深300指数15%以上。分析师孙远峰和王海维声明,本报告内容和观点独立公正,信息来源合法合规。同时,报告中的信息和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投资者应自行判断投资风险。
阅读全文卧龙电驱(600580.SH)作为全球电机行业的领军企业,凭借其内生增长和外延并购战略,实现了在多个电机领域的全球领先布局。公司自1984年成立以来,专注于电机电控业务,通过整合海外公司的技术和品牌优势,以及国内公司的制造成本优势,已在高压驱动、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高端家用电机和振动电机等领域取得显著成就。随着2024年设备更新和飞行汽车产业政策的推动,卧龙电驱预计将实现归母净利润的稳定增长,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
公司工业电机业务在节能设备改造中具有明显优势,得益于政策端对低能耗电机的鼓励,2024年有望成为设备替代的大年。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如电机性能优化、铁芯高效化等,实现了行业领先的电机能效水平,将充分受益于设备替代周期。此外,2024年作为低空经济的元年,公司在航空电机领域的布局,特别是在飞行汽车电机业务中的先发优势,有望享受产业增长带来的红利。
在新能源汽车电机领域,卧龙电驱与全球汽配供应商采埃孚的合作,以及在光储业务上的持续加码,为公司的长期成长构建了新引擎。公司日用电机业务在家电存量市场中保持稳定,一级能效产品成为市场亮点。财务数据显示,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呈现稳健增长,毛利率和净利率保持在较高水平,费用管控良好,展现出公司经营的稳健性和良好的盈利能力。
分析师给予卧龙电驱“买入”评级,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42亿元、13.34亿元和15.44亿元,对应当前股价的PE分别为15.3倍、13.1倍和11.3倍。考虑到公司在高压电机业务的高壁垒和强稳定性,以及航空电机业务的明显优势,2024年公司有望受益于设备替代周期,展现出较强的投资吸引力。
风险提示方面,eVTOL行业适航进展和工业电机景气度是公司面临的主要不确定因素。如果适航进展不及预期或工业电机景气度下降,可能对公司业务产生不利影响。尽管如此,卧龙电驱凭借其在电机行业的领先地位和多元化布局,有望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阅读全文荣昌生物(688331)作为国内自免和ADC领域的领导者,凭借其创新药物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在全球生物制药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泰它西普作为全球首创的BLYS/APRIL双靶点融合蛋白,针对自身免疫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尤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治疗上展现出巨大潜力。维迪西妥单抗作为国内首款ADC药物,已在胃癌和尿路上皮癌治疗领域获批,其与免疫疗法联合用药研究不断拓展用药人群,展现出差异化竞争优势。
荣昌生物拥有三大核心技术平台,包括抗体和融合蛋白平台、双功能抗体平台和ADC平台,依托这些平台,公司已开发20余款候选药品,覆盖自身免疫、肿瘤和眼科三大类疾病领域。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从2018年的2.16亿元增至2023年的13.06亿元,研发费用的大幅增加,推动了公司在研管线的快速进展。
泰它西普在自免领域的适应症不断拓展,目前有8种针对自免疾病适应症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作为一种潜在致死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泰它西普在治疗SLE上展现出显著疗效,2023年11月22日转为完全批准上市。此外,泰它西普在类风湿关节炎(RA)治疗上也展现出良好疗效,预计2024年获批上市。
维迪西妥单抗作为国产ADC先行者,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ADC药物技术壁垒高,需要慎重合理考虑关键组成部分,包括靶点、抗体、细胞毒性有效载荷、连接子及偶联方法的选择与组合。维迪西妥单抗已在HER2表达胃癌和尿路上皮癌适应症上获批,并且与PD-1联用治疗一线UC患者的III期临床研究持续推进。
荣昌生物在研管线丰富,持续加强长期竞争力。公司已建立世界级生物制药研发功能平台,包括抗体和融合蛋白平台、双功能抗体平台和ADC平台,这些平台的建立为公司在研管线的快速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随着在研管线的持续推进,公司产品种类有望不断丰富,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提供动力。
投资建议方面,荣昌生物现有两款创新药上市销售,处于快速放量阶段,并且适应症也在陆续拓展。公司多项在研产品进入临床阶段,随着管线顺利推进,产品种类将不断丰富。预测公司2024-2026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5.86亿元、21.75亿元和29.52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1.38亿元、-9.89亿元和-3.58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方面,需要关注药物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商业化不及预期风险以及市场竞争风险。在ADC药物市场,全球已有15款ADC药物获批上市,治疗疾病涉及白血病、淋巴瘤、乳腺癌等,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荣昌生物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产品竞争力,以应对市场竞争带来的挑战。
阅读全文中国汽研(601965.SH)作为汽车技术服务领域的领军企业,正积极向在用车检测和汽车后市场业务拓展,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公司以法规标准为依托,构建了ToG/ToB/ToC三位一体的业务模式,实现了技术服务业务的快速增长,营收占比超过80%,近五年的复合年增长率超过22%。
随着汽车行业“新四化”变革和自主品牌的崛起,研发投入持续增加,为技术服务行业提供了增长基础。中国汽研积极把握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加速建立的机遇,推动汽车检测服务行业进入新阶段。公司业务不仅在纵向上提升服务深度,构建了“测试设备+测试服务+解决方案”的一体化服务模式,还在横向上拓展服务范围,涵盖新能源整车及零部件、智能网联汽车测评等新兴领域。
中国汽研的区域布局和业务分布日趋合理,华东基地的建设将进一步拓展公司在电气架构、车载软件、无线通信和智能座舱等领域的检验检测能力。公司通过股权激励实现员工与公司发展的深度绑定,技术人员规模的扩大和高学历人才的引入,为技术服务业务的深层次发展提供了支持。
并入中国中检集团后,中国汽研的国际影响力稳步提升,海外分支机构的设立助力公司拓展国际市场。在盈利预测方面,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公司净利润将保持稳定增长,EPS分别为0.95/1.09/1.29元,PE分别为19/17/14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方面,需关注汽车行业研发投入、人才团队建设、检测基地建设、在用车检测与后市场业务拓展,以及法规出台进度等不及预期的风险。财务数据显示,公司2022-2026年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预计将持续增长,毛利率和ROE也呈现上升趋势。
中国汽研作为国家级汽车技术创新和公共服务技术平台,拥有多个国家级和省市级研发平台,实控人为国资委,母公司为中国中检集团。公司通过持续的股权激励,实现了核心员工与公司利益的深度绑定,扣非归母净利润近5年保持平稳增长,技术服务业务占比显著提高。
公司围绕“安全”“绿色”“体验”三大技术领域布局,加强研发投入,支撑技术服务业务拓展,并已完成全国布局,尤其在华东、华北地区的业务占比显著提升。随着汽车行业研发投入的增长,公司在新能源整车及零部件、智能网联汽车测评等领域的业务有望实现高质量发展。
公司纵向挖掘技术服务深度,构建了“测试装备+测试服务+解决方案”的全栈型服务模式,提升了价值量。同时,公司横向拓展服务范围,布局新能源整车及零部件与智能网联汽车全生命周期业务,提供全方位测试及认证服务。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公司拥有西南地区最大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评基地,具备虚拟仿真测试能力,ADAS硬件在环仿真测试能力国内领先。
中国汽研还积极参与智能网联汽车法律法规的制定,协助构建监管平台,通过氢能数据平台建设、地方标准制定,助力成渝地区实现“双碳”目标。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安全预警大数据平台与智能网联汽车安全监管平台建设运营方面具有优势,未来数据业务有望在多个领域实现商业价值变现。
此外,公司在汽车信息安全领域也取得突破,首发汽车信息安全认证,构筑大数据时代汽车安全新屏障。在汽车检测市场,公司依托大数据平台,向在用车检测延伸,拓展汽车全生命周期业务,市场规模有望达到千亿。
总体来看,中国汽研在汽车技术服务领域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随着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公司业绩有望保持稳定增长,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
阅读全文紫金矿业作为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金、铜、锌、锂等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并涉足冶炼加工和贸易业务。公司凭借其完整的产业链和丰富的资源储量,在全球15个国家及中国17个省市拥有投资项目,铜、金、锌(铅)产量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紫金矿业积极拓展锂矿资源,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将分别达到303.60亿、366.10亿和413.09亿,EPS分别为1.15元、1.39元和1.57元,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15.0倍、12.5倍和11.0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紫金矿业在铜业务板块中,随着卡莫阿-卡库拉铜矿、西藏巨龙铜矿、Timok铜金矿等项目的持续增产,2023年矿产铜产量同比增长11.13%,矿产金产量同比增长20.17%。公司预计2024-2026年矿产铜、矿产金板块将保持高成长性,矿产铜产量增速预计分别为9.98%、12.49%和11.37%,矿产金产量增速预计分别为9.19%、17.48%和6.02%。
在新能源领域,紫金矿业自2021年起布局了3Q盐湖、拉果错盐湖及湘源硬岩锂矿等锂矿资源,资源储量超过1000万吨碳酸锂当量。公司还受邀主导马诺诺锂矿东北部绿地勘探开发。目前,湘源硬岩锂矿一期已达产,正在推进项目二期落地,3Q盐湖及拉果错盐湖项目也在有序推进中,预计2025年将形成12-15万吨产能,有望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紫金矿业的财务摘要显示,公司2022年至2026年的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毛利率、净利率和ROE均呈现稳步增长趋势。EPS和PE指标也显示公司估值具有吸引力。风险提示方面,需关注原材料价格波动、政策变动以及项目进展不及预期等风险。
紫金矿业的发展历程显示,公司自1986年成立以来,通过不断并购和自主勘探,已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多个重要矿业投资项目。公司管理团队经验丰富,创始人及董事长陈景河在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领域具有深厚背景。公司营业收入和盈利水平持续稳定增长,2024Q1公司毛利润同比增长6.69%,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公司在自主地质勘探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通过自主勘探获得的资源量占公司总资源量的大部分。此外,公司在并购资源时具备优秀的择时能力,能够以较低成本获取优质资源。随着公司在铜、金矿项目产量的释放以及锂矿项目的投产,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有望进一步增长。
紫金矿业的铜业务内生外延,未来增长势能强劲。公司通过并购和自主勘探,铜业务营收规模和盈利水平持续提高。公司拥有的铜权益储量和资源量均居全球前列,矿产铜产量增速显著。核心矿山如卡莫阿-卡库拉铜矿、西藏巨龙铜矿等项目持续放量,预计未来公司矿产铜产量将保持高增长。
卡莫阿-卡库拉铜矿作为世界级超高品位大型铜矿,由紫金矿业实际控制,预计全生命周期铜金属产量可达1627万吨。西藏巨龙铜矿作为世界级超大型斑岩型铜矿,远期年产量有望超60万吨。哈马戈泰铜金矿作为世界级待开发铜金矿,毗邻中国边境,具有显著的增储潜力。朱诺铜矿作为国内稀缺的待开发超大型铜矿,预计年产量近10万吨。紫金矿业在铜矿资源的开发和运营上展现出强大的实力和潜力。
黄金业务方面,紫金矿业通过并购与技改双重驱动,业务规模稳步提升。矿山业务助推金板块营收高增,短期增量仍然可观。公司并购多个优质金矿项目,金板块产量规模及储量均显著提升。随着公司在黄金领域的不断布局和开发,黄金业务有望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另一重要支柱。
阅读全文纳科诺尔(832522.BJ)作为锂电辊压设备行业的领军企业,近期获得北交所首次覆盖报告的增持评级。报告指出,公司凭借其在锂电池极片辊压机及相关领域的技术优势,以及在固态电池和干法电极技术方面的突破,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
纳科诺尔的营收在过去三年内实现了113%的复合年增长率,2023年及2024年第一季度的营业收入分别达到9.46亿元和2.92亿元。公司在锂电辊压设备市场占有率高达23%,位居国内第一,尤其在比亚迪和宁德新能源的同类采购中占比超过50%。此外,公司在手订单充足,为未来的营收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公司在干法电极和固态电池领域的技术储备同样领先。纳科诺尔已经推出了包括四辊、五辊、八辊、十辊在内的干法电极设备系列,并与清研电子联合研发了干法电极成型覆合一体机。在固态电池领域,公司自2019年起与清陶新能源建立了实质性的设备订单合作,并连续获得“优秀供应商”称号。
尽管纳科诺尔在行业中的地位显著,但报告也指出了潜在风险,包括行业竞争加剧、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以及产品较为单一的风险。
财务数据显示,纳科诺尔2022年至2026年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预计将持续增长,EPS(每股收益)预计分别为1.61元、1.88元和2.13元。当前股价对应的PE(市盈率)分别为9.8倍、8.4倍和7.4倍,显示出公司股票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
北交所研究团队对纳科诺尔的首次覆盖报告给出了增持评级,认为公司在募投项目启动、在手订单充足以及技术储备领先等方面的优势,将有助于其在未来几年实现营收和利润的持续增长。同时,公司在固态电池和干法电极领域的积极布局,也为其长期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纳科诺尔作为工信部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在技术研发和市场应用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公司目前拥有147项专利,其中包括18项发明专利,并且参与了国家标准的制定。公司的核心产品——锂电池辊压机,长期占据其营业收入的90%以上,显示出其在该领域的强大竞争力。
公司的主要管理人员团队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专业背景,为公司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此外,公司在2023年通过发行股票募集资金,计划投入3.2亿元用于邢台二期工厂扩产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及总部建设项目,并补充流动资金,以支持公司的进一步扩张和发展。
在固态电池领域,纳科诺尔通过与清陶新能源的合作,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公司不仅获得了“优秀战略供应商”和“优秀供应商”的荣誉称号,更在2023年与清研电子合资成立了清研纳科智能装备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专注于干法设备的研发和市场推广。
全球范围内,固态电池技术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日本、韩国、欧洲和美国等地区都在积极投入研发,以期在2030年实现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应用。纳科诺尔凭借其在固态电池生产设备领域的先发优势,有望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
综上所述,纳科诺尔在锂电辊压设备领域的领先地位,以及在固态电池和干法电极技术方面的突破,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公司通过募集资金和与行业伙伴的合作,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展现出良好的成长性和投资价值。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