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生物(688331)研报:公司深度报告:核心产品快速放量,新适应症加速推进
荣昌生物(688331)作为国内自免和ADC领域的领导者,凭借其创新药物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在全球生物制药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泰它西普作为全球首创的BLYS/APRIL双靶点融合蛋白,针对自身免疫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尤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治疗上展现出巨大潜力。维迪西妥单抗作为国内首款ADC药物,已在胃癌和尿路上皮癌治疗领域获批,其与免疫疗法联合用药研究不断拓展用药人群,展现出差异化竞争优势。
荣昌生物拥有三大核心技术平台,包括抗体和融合蛋白平台、双功能抗体平台和ADC平台,依托这些平台,公司已开发20余款候选药品,覆盖自身免疫、肿瘤和眼科三大类疾病领域。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从2018年的2.16亿元增至2023年的13.06亿元,研发费用的大幅增加,推动了公司在研管线的快速进展。
泰它西普在自免领域的适应症不断拓展,目前有8种针对自免疾病适应症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作为一种潜在致死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泰它西普在治疗SLE上展现出显著疗效,2023年11月22日转为完全批准上市。此外,泰它西普在类风湿关节炎(RA)治疗上也展现出良好疗效,预计2024年获批上市。
维迪西妥单抗作为国产ADC先行者,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ADC药物技术壁垒高,需要慎重合理考虑关键组成部分,包括靶点、抗体、细胞毒性有效载荷、连接子及偶联方法的选择与组合。维迪西妥单抗已在HER2表达胃癌和尿路上皮癌适应症上获批,并且与PD-1联用治疗一线UC患者的III期临床研究持续推进。
荣昌生物在研管线丰富,持续加强长期竞争力。公司已建立世界级生物制药研发功能平台,包括抗体和融合蛋白平台、双功能抗体平台和ADC平台,这些平台的建立为公司在研管线的快速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随着在研管线的持续推进,公司产品种类有望不断丰富,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提供动力。
投资建议方面,荣昌生物现有两款创新药上市销售,处于快速放量阶段,并且适应症也在陆续拓展。公司多项在研产品进入临床阶段,随着管线顺利推进,产品种类将不断丰富。预测公司2024-2026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5.86亿元、21.75亿元和29.52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1.38亿元、-9.89亿元和-3.58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方面,需要关注药物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商业化不及预期风险以及市场竞争风险。在ADC药物市场,全球已有15款ADC药物获批上市,治疗疾病涉及白血病、淋巴瘤、乳腺癌等,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荣昌生物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产品竞争力,以应对市场竞争带来的挑战。
笔记参考:https://pdf.dfcfw.com/pdf/H3_AP202406191636689127_1.pdf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