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九洲集团(300040.SZ)发布了2024半年度业绩公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7.42亿元,同比增长42.68%;实现归母净利润0.8亿元,同比增长38.5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26亿元,同比减少41.82%。单Q2实现收入4.24亿元,同比增长80.92%,归母净利润0.56亿元,同比增长137.48%,环比增长132.73%。新能源工程、综合智慧能源及智能装配制造业务营收同比实现大幅增加。公司持续巩固电网渠道优势,加大上下游产业及非电网客户挖掘,丰富客户结构。公司持续拓展央国企合作伙伴,寻求出售部分新能源电站股权,实现多重价值的兑现。综合毛利率有所下滑,但收入提升致期间费用率显著下降。公司兼具设备制造和电站运营能力,在黑龙江、内蒙古地区布局了较多新能源资产,已成为具备“设备制造+EPC工程+运营”全产业布局的综合能源供应商。国家能源局印发《配电网高质量发展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7年)》,公司有望凭借多年行业积累经验享受行业发展机遇。预计公司2024-2026年分别实现销售收入13.7亿元、15.1亿元、16.6亿元,增速分别为12.9%、10.1%、10.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亿元、1.4亿元、1.7亿元,增速分别为28.6%、15.1%、19%。维持“增持”投资评级。风险提示包括政策推进不及预期风险、投资并购风险、市场竞争风险、项目建设不及预期风险。
阅读全文匠心家居(301061.SZ)发布了2024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公司收入达到12.07亿元,同比增长27.67%,归母净利润为2.85亿元,同比增长41.81%。尽管二季度的增长速度略低于一季度,但总体上依然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双增长。上半年,公司在智能电动沙发和智能电动床两大核心业务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分别实现了35.62%和11.24%的增长。此外,公司的海外市场拓展顺利,尤其是美国市场占据了销售额的90.05%,并且与多家零售商建立了合作关系。上半年,公司新增了49位零售商客户,其中6位是“全美排名前100位家具零售商”。
盈利能力方面,2024年上半年匠心家居的毛利率为33.22%,同比增长1.75个百分点,其中智能电动沙发和智能电动床产品的毛利率分别提升了1.71和0.81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达到了23.64%,同比增长2.36个百分点。尽管销售和管理费用率有所上升,但是这主要是由于股份支付费用增加以及市场推广力度加大所致。财务费用则由于汇兑收益增加而有所下降。
展望未来,匠心家居计划继续扩大其在美国市场的品牌影响力,通过店中店模式加强自主品牌的建设。预计2024年至2026年,公司营收将分别达到24.01亿元、30.24亿元和38.34亿元,EPS分别为3.04元、3.69元和4.76元。根据当前股价50.40元计算,对应的PE分别为17倍、14倍和11倍,因此维持对该股的“买入”评级。需要注意的是,汇率波动、国内外市场拓展难度增加以及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可能对公司未来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阅读全文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晨光生物(300138.SZ)发布2024年半年报,24H1实现营业收入34.91亿元,同比减少4.85%,归母净利润1.00亿元,同比减少66.57%;其中24Q2实现营业收入17.59亿元,同比减少4.98%,归母净利润0.61亿元,同比减少62.57%。植提主业方面,2024H1植提业务实现收入15.83亿元,同比增长9.28%,毛利率16.8%,同比减少4.1pct。具体而言,辣椒红因原材料采购成本上涨吨价同比增加8.86%,销售量同比减少24.57%至4454吨,主因年度预售集中在23Q4,24H1新一季原材料预期增产,客户补充采购意愿降低,毛利率也有所下滑;预计全年销量维持1万吨。辣椒精销售量850吨,同比增加121%,印度原材料价格维持高位,云南原料占比将不断提高,发挥成本优势;预计吨价相比高点有所承压,但毛利率基本维持稳定。叶黄素23年价格偏弱、公司主动控量,24年公司调整经营策略,饲料级叶黄素正常发货,上半年销量突破2亿克,预计全年叶黄素价格持续磨底,总体量增价稳,贡献业绩正增。梯队产品中,花椒提取物销量增长超25.56%;甜菊糖行情企稳,吨价下滑但收入增长至1.3亿,创同期新高;保健品实现收入超7300万元,同比小幅增长。棉籽业务方面,24H1实现收入17.3亿元,同比减少13.61%,毛利率-0.19%,同比减少4.15%,净利润-5495万元,去年同期净利润8814.97万元。棉籽业务波动主要受行业竞争加剧、豆油豆粕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等因素影响,Q1棉籽业务实现毛利同比减少122%,Q2环比亏损缩窄,预计全年棉籽业务亏损幅度可控。2024H1公司综合毛利率同比减少3.49pct至8.28%,其中24Q2单季度毛利率同比减少2.44pct至8.35%,主要系公司受上游原材料供给增加及下游消费不振影响,多个产品价格或毛利率同比下降。24H1公司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同比-0.06/+0.19/+0.81/+0.33pct,24Q2单季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同比-0.29/+0.65/+1.87/+0.30pct,其中财务费用率同比增加主要原因为报告期内贷款规模同比增加,利息费用同比增加,公司存货规模同比有所扩大,认为公司融资成本与存货规模匹配,整体来看费用端仍保持较平稳的趋势,公司经营较为健康。综合影响下公司2024H1归母净利率同比减少5.28pct至2.86%,24Q2单季度归母净利率同比减少5.36pct至3.48%,整体盈利能力有待恢复。预计全年植提业务略有下滑,棉籽业务亏损难以再大幅增加,植提主业布局稳健、产品具备核心竞争力,看好其作为行业龙头的产业链优势。根据中报业绩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对应PE分别为17.0x/11.0x/7.8x,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原材料供应量及价格波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产品扩张不及预期风险、境外经营风险等。
阅读全文泽璟制药(688266.SH)近期发布了2024年中期报告,报告显示,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达到2.4亿元,同比增长9.44%,归母净利润为-6654万元,亏损同比减少4769.3万元。多纳非尼片作为公司主打产品,在获批用于一线治疗晚期肝细胞癌患者以及进展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后,销售情况良好,进入医院数量达到1081家,覆盖医院1844家,覆盖药房934家。此外,重组人凝血酶目前处于获批上市后的市场进入阶段,公司已收到合作方支付的独家市场推广权许可费人民币3.4亿元,合作方的销售团队正在积极开展重组人凝血酶市场销售工作,并于2024年4月实现发货销售。展望未来,盐酸吉卡昔替尼有望成为首个治疗骨髓纤维化的JAK抑制剂国产新药,注射用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rhTSH)已经提交新药上市申请并已获受理。研发方面,ZG006、ZG005等多个双抗多抗产品在全球开发进度领先。预计公司24-26年收入分别为5.08亿元、12.03亿元、19.0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18亿元、1.23亿元、4.47亿元。基于对公司产品进展和创新管线的看好,维持“买入”评级。
阅读全文桐昆股份(601233.SH)发布了2024年半年报,报告显示,2024H1公司实现营收482.15亿元,同比增长30.6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0.65亿元,同比增长911.35%。其中,2024Q2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4.85亿元,虽然同比下降18.67%,但环比下降仅为16.31%。根据公司的业绩表现,分析师维持了对公司2024至2026年的盈利预测,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60亿元、46.49亿元和54.60亿元,每股收益(EPS)分别为1.52元、1.93元和2.26元。按照当前股价计算,对应的市盈率(PE)分别为7.7倍、6.1倍和5.2倍。公司作为国内涤纶长丝行业的领导者,在未来有望受益于行业景气度的提升,因此分析师维持了“买入”的投资评级。
2024H1涤纶长丝行业的发展趋势良好,桐昆股份的长丝产品销量和价格双双上升。销量方面,2024H1公司长丝销量共计587.37万吨,比2023H1增长32.01%,整体产销率为92.35%。其中,2024Q2公司长丝销量为328.87万吨,比2024Q1增长27.22%,Q2的产销率达到102.13%,比Q1提升了19.81个百分点。价格方面,2024H1公司主要产品POY、FDY、DTY的不含税售价分别为6844元/吨、7687元/吨和8455元/吨,分别同比增长1.69%、2.03%和2.06%。2024Q2这三种产品的不含税售价分别为6864元/吨、7668元/吨和8498元/吨,比2024Q1分别增长0.65%、下降0.57%和增长1.08%。2024H1公司POY、FDY、DTY产品的毛利率分别为5.61%、7.86%和10.45%,比2023年分别提高0.39个百分点、降低1.95个百分点和提高7.92个百分点。吨盈利方面,据估算,2024H1公司长丝综合吨净利为112元,其中2024Q1和2024Q2的综合吨净利分别为127元和100元。
展望下半年,随着传统旺季“金九银十”的到来,涤纶长丝行业的盈利有望逐步恢复。从中长期来看,预计2024年涤纶长丝行业新增产能为90万吨,考虑到部分产能搬迁和落后产能的淘汰,实际净新增产能可能更少。预计未来涤纶长丝行业的供应格局将显著改善,伴随着内需和直接出口的稳步增长以及终端纺织服装出口的边际改善,龙头企业有望享受更大的价格弹性。需要注意的风险包括:油价大幅波动、下游需求疲软、产能投放不及预期等。
阅读全文由于提供的文件内容无法识别,请提供文章的具体内容或信息,以便我能为你撰写一篇清晰的段落。
阅读全文莱伯泰科(688056.SH)近期发布了2024年半年度业绩公告,显示公司在报告期内实现了稳定的业绩增长。具体来看,24H1公司营收达到2.14亿元,同比增长9.08%,归母净利润为0.24亿元,同比增长4.4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0.22亿元,同比增长1.05%。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二季度,公司营收达到了1.09亿元,同比增长8.98%,归母净利润为0.12亿元,同比增长23.1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样为0.12亿元,同比增长17.18%。从业务角度来看,公司各项业务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洁净环保型实验室解决方案收入显著提升,同比增长高达118.73%,达到了0.35亿元,而实验分析仪器和消耗件与服务业务也分别实现了1.54亿元和0.23亿元的收入,同比增长-2.65%和14.15%。期间,公司毛利率保持基本稳定,综合毛利率为44.69%,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88个百分点,但比2023年全年略有上升。此外,公司在费用控制方面也表现出色,期间费用率为33.27%,同比下降1.67个百分点,特别是销售和管理费用分别减少了1.76%和1.83%,研发费用则增加了14.93%,主要用于支持高层次研发人员的工作。公司在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上也取得了积极进展,不仅提升了样品前处理产品的性能,还成功拓展了半导体、医疗等领域,并通过增加新的产品线进一步进入了新能源和稀土冶炼等行业。基于上述情况,预计公司2024至2026年的收入将分别达到4.73亿元、5.39亿元和6.23亿元,归母净利润将分别为0.41亿元、0.52亿元和0.68亿元。因此,我们维持对公司“增持”的投资评级。
阅读全文证券研究报告显示,贝泰妮(300957.SZ) 2024年上半年的业绩符合预期,实现营收28.05亿元,同比增长18.45%,归母净利润达到4.84亿元,同比增长7.50%。尽管毛利率因并表低毛利率的悦江投资而有所下降至72.59%,但研发费用仍保持较高投入,销售费率则略有减少。在线上渠道方面,贝泰妮实现了显著的增长,其中阿里系、抖音系和京东系平台的营收分别增长了8.94%、43%和56.07%。同时,贝泰妮也加大了与达人合作的内容创作力度,并通过综艺节目直播等形式进一步提升了品牌影响力。线下渠道同样表现出色,收入增长20.99%,新开设了110家直营店。此外,贝泰妮还积极扩展国际市场,在东南亚、欧洲和日本设立研发中心,推动品牌全球化发展。针对未来发展,贝泰妮计划通过聚焦主品牌并拓展子品牌的方式构建品牌矩阵,预计2024年至2026年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将持续增长。然而,贝泰妮也面临着行业景气度下降、竞争加剧等潜在风险。分析师给予贝泰妮“买入”评级,建议投资者关注其未来的市场表现。
阅读全文公司2024上半年实现了2.56亿元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12%,归母净利润达到了0.48亿元,同比增长1.7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3,895.71万元,同比增长24.77%。上半年毛利率和净利润率分别为43.40%和18.91%。2024年第二季度营收为1.54亿元,同比增长33.37%,归母净利润为0.33亿元,同比增长61.18%。新签订单方面,公司上半年新签订单同比增长44%,新签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订单平均单价222万元/台(不含税),相比2023年的190.21万元/台(不含税)单价有所提高。公司不仅在航空航天、军工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还积极拓展了能源、汽车、机械设备等民用领域市场。报告期内,航空领域新签订单同比增长38%,汽车领域新增订单同比增长54%,功能部件方面新签订单同比增长约30%。公司持续注重自主研发创新,上半年研发投入0.77亿元,同比增长20.69%,并新增获得授权专利22项。产能扩建方面,公司已通过向特定对象融资6亿元用于产能扩建,计划2024年产能达到450台。目前大连厂区扩产进度稳步推进,两条新机床产线逐步释放,预计将进一步提升产能。综合考虑,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3/2.04/3.02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阅读全文嘉必优(688089.SH)2024年上半年业绩超预期,营收达到2.6亿元,同比增长31.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8亿元和0.5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4.8%和132.6%。由于新产能的释放,2024Q2表现超出预期,公司上调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35/1.68/2.11亿元。公司在国内市场受益于新国标奶粉ARA及DHA添加量提升,海外市场则因对手帝斯曼专利到期及红海局势紧张等因素,实现了快速增长。2024Q2净利率同比增加了11.8个百分点,其中毛利率也有所改善,销售、管理和研发费用率均有所下降。展望2024年下半年,公司预计国内市场新国标红利将持续释放,国际市场客户订单将稳步增长,产能利用率有望进一步提升。需要注意的风险包括出生率持续下滑、技术不确定性和产品降价风险。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