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仔癀(600436)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了强劲的业绩增长,营业总收入达到56.5亿元,同比增长11.99%;归母净利润为17.2亿元,同比增长11.6%;扣非归母净利润17.5亿元,同比增长11.0%。公司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尤其是化妆品业务表现突出,一季度收入增长83.18%至2亿元,这得益于公司不断推动化妆品业务项目建设,成功打造多款爆款产品如珍珠霜和美白祛斑膏。
然而,公司也面临成本压力,尤其是天然牛黄价格的快速上涨,导致营业利润率略有下降。天然牛黄的价格在2023年初至2024年6月期间上涨超过700%,从20万元/千克飙升至165万元/千克。但随着进口政策的调整,允许进口牛黄用于中成药生产,预计成本压力将得到缓解,有利于控制成本并改善盈利水平。
片仔癀在研发投入方面表现出色,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2024年上半年,公司获得了治疗淋巴瘤创新药PZH2113的临床许可,并与上海璃道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治疗纤维肌痛的化学药品1类新药PZH2107完成了Ⅰ期临床试验。此外,公司有多个新药项目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包括3个化药1类新药、3个中药1.1类新药和1个中药1.2类新药,展现了公司强大的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
基于对公司未来业绩的乐观预期,分析师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9亿元、38.4亿元、45亿元,对应PE分别为38、33和28倍。考虑到片仔癀产品竞争格局良好,成本下行预期下未来业绩持续增长的稳定性,分析师给予公司2025年40倍估值,目标价格为254.8元,并给出“买入”评级。但分析师也提醒,存在费用管控、核心品种销售和成本上涨等风险。
总体而言,片仔癀在2024年上半年展现出了强劲的销售增长势头,尤其是在化妆品业务上取得了显著成绩,尽管面临成本上升的压力,但随着进口政策的调整,成本压力有望得到缓解。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创新成果显著,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阅读全文腾景科技(688195.SH)作为国内光学平台型企业的佼佼者,近期获得了开源证券的“买入”评级,显示出其在光学领域的领先地位和未来成长潜力。据分析师罗通和李琦的研究报告,腾景科技专注于精密光学元组件和光纤器件的制造,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光收发模块、光纤激光器、激光雷达、AR设备和智慧医疗设备等多个高新技术领域。预计2024至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将达到0.7亿元、1.0亿元和1.4亿元,对应PE分别为42.0倍、29.0倍和20.8倍,反映出公司在新生产基地投产后将迎来高成长期。
光学光电行业的下游应用范围广泛,腾景科技的产品主要服务于光通信与光纤激光两大领域,市场空间巨大。高功率光纤激光器是激光领域的研究热点,2023年全球激光器市场规模预计达到222.7亿美元。同时,5G基站建设和数据中心扩容推动了光通信行业的发展,2022年中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达到1900.7亿元,同比增长26.7%。此外,腾景科技正积极拓展生物医疗、消费类光学和激光雷达等新兴市场,前景广阔。
腾景科技在光学光电子领域拥有深厚的积累,建立了包括光学薄膜类、精密光学类、模压玻璃非球面类、光纤器件类和衍射光学类在内的五大核心技术体系,产品技术指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公司与全球主要光模块厂商如Lumentum、Finisar以及光纤激光领域的锐科激光、nLIGHT等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产品品质受到市场高度认可。
然而,腾景科技也面临着产品研发不及预期、客户验证风险、差异化竞争战略实施风险、行业竞争加剧以及重大客户变动等潜在挑战。面对这些风险,公司需持续加强研发投入,深化与下游客户的合作,以巩固市场地位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尽管存在不确定性,腾景科技凭借其在光学光电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布局,仍被看好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
阅读全文2024年07月29日,华天科技(002185.SZ)发布了其2024年上半年的业绩预告,显示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200%,彰显了强劲的业绩增长势头。据披露,2024年第二季度,华天科技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33亿元至1.73亿元,同比增长范围在-21.44%至2.20%之间,环比增长则高达133.13%-203.27%。整个上半年,公司预计归母净利润达到1.90亿元至2.30亿元,同比增幅在202.17%-265.78%之间。业绩的显著提升得益于集成电路行业的回暖,以及公司订单量的增加和产能利用率的提高。
面对AI时代的到来,华天科技正致力于打造“eSinC 2.5D封装技术平台”,以应对集成电路制程工艺逼近物理极限的挑战,以及新兴市场对算力芯片效能日益增长的需求。据市场研究机构Yole预测,先进封装市场将在2021年至2027年间以9.81%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至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91亿美元,其中2.5D/3D封装技术的增长率预计为13.73%,市场规模将达180亿美元。华天科技不仅扩大和提升了现有集成电路封装业务,还大力发展了SiP、FC、TSV、Fan-Out、WLP、2.5D、3D、Chiplet、FOPLP等先进封装技术和产品,特别是在2.5D先进封装领域,推出了eSinC(Embedded System in Chip)2.5D封装技术平台,包括硅转接板芯粒系统SiCS、扇出芯粒系统FoCS和BiCS等技术,以满足高端封测需求。
为了紧握国内封装技术变革的先机,华天科技还积极布局FOPLP技术。通过设立控股子公司盘古公司,计划总投资30亿元,推动面板级封装技术的开发及应用。项目分为两个阶段建设,第一阶段从2024年至2028年,将新建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的厂房及相关配套设施,目标是在2025年部分投产,全面达产后预计年产值不低于9亿元,经济贡献不低于4,000万元。
基于华天科技在先进封装领域的战略布局和技术实力,分析师给予“增持-A”的评级。预计2024年至2026年,公司营业收入将分别达到130.20/153.93/172.8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92/9.10/12.83亿元,对应PE分别为44.3/28.8/20.4倍。然而,投资华天科技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包括行业与市场波动、国际贸易摩擦、技术产业化不确定性、扩产进度、原材料/设备供应及价格变动、商誉减值等潜在风险。
阅读全文宁德时代2024年半年报显示,公司盈利能力亮眼,尤其海外储能市场表现超预期增长。财报期内,宁德时代实现营收1667.7亿元,虽然同比下跌11.9%,但归母净利润达到228.7亿元,同比增长10.4%。Q2季度收入为870亿元,同比下降13.2%,环比增长9%,净利润123.6亿元,同比增长13.4%,环比增长17.6%。毛利率为26.5%,同比增长4.6pct,环比增长0.1pct,展现出稳定的盈利能力。
在电池业务方面,Q2季度出货量为110GWh,其中储能业务出货量达到25GWh,占总出货量的25%,同比增长50%,环比增长30%,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尤其是海外市场表现突出。动力电池方面,尽管欧美短期需求有所放缓,但宁德时代全球市场份额维持在37.5%,出货量达到85GWh,同比增长10%,环比增长12%。公司预计全年出货量将达到480GWh,同比增长23%,其中储能出货量预计为100GWh,增长45%。
单Wh毛利方面,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毛利均保持稳定,分别为0.19元/Wh,显示出良好的成本控制能力。随着电池价格触底,预计全年单Wh利润将维持稳定。
其他业务方面,锂电材料及回收业务收入143亿元,同比增长13%,毛利率为8%;矿产资源业务收入26亿元,同比下降8%,毛利率为8%。其他业务收入重回增长,达到83亿元,同比增长32%,毛利率高达51%,贡献毛利28亿元,占比13%。
费用控制方面,Q2期间费用合计84.6亿元,同比下降5.5%,环比下降18.2%,期间费用率为9.7%,同比增加0.8pct,环比减少3.24pct,显示出公司有效的成本控制策略。
现金流方面,24年H1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447.1亿元,同比增长20.6%,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48.8亿元,同比增长188%。账面现金为2550亿元,较年初上升33%,显示出公司健康的财务状况。
东吴证券分析认为,宁德时代24-26年归母净利润预计分别为502亿元、605亿元、728亿元,同比增长14%、21%、20%,对应PE为17倍、14倍、11倍。给予24年25倍PE,目标价285元,维持“买入”评级。但需注意电动车销量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以及竞争加剧等风险。
阅读全文【行情分析】近期,东吴证券研究所发布了一份关于华利集团(股票代码:300979)的深度研究报告,报告中详细解析了该公司在纺织制造领域展现出的高盈利能力和背后的核心竞争力。截至2024年7月26日,华利集团的收盘价为57.98元,相较于一年内的最低价45.33元和最高价73.30元,表现出了稳健的市场表现。市净率为4.29倍,流通A股市值和总市值分别达到了67,662.22百万元和67,662.66百万元,显示出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良好估值。
【业绩回顾】华利集团在2023年经历了Q1至Q3的营收下滑,分别同比下降了11.23%、3.87%和6.92%,但在Q4实现了11.74%的同比增长,成功扭转颓势。进入2024年,第一季度营收更是实现了30.15%的同比增长,表明公司业绩复苏趋势明确,订单量显著回暖。
【盈利能力】报告指出,华利集团在波动的市场环境中展现出稳定的高盈利能力。2017年至2023年间,华利集团的净利润率均值为13.8%,远超同行(裕元/丰泰/钰齐/志强)的6.9%均值,且在此期间,净利润率水平保持稳中有升的趋势,而同行利润率则受到订单波动等因素的影响较大。这主要得益于华利集团在成本、管理和客户三大方面的核心优势。
【成本优势】华利集团的产品结构和工厂布局带来了天然的成本优势。公司与客户建立了长期深度合作关系,订单结构优质,工厂运营高效,尤其是厂区集中布局在越南北部和印尼,这些地区的成本优势明显。此外,华利集团的成本结构中可变成本占比高于同行,这意味着成本控制更加灵活,毛利率稳定性更高,同时也带来了客户报价上的优势,有效节省了销售费用。
【管理优势】公司创始人团队持股高度集中,从业经验丰富,能够严格动态管控费用,并持续研发投入,提升生产效率,有效降低成本和控制费用,使管理费用率持续优化并低于同行。
【客户优势】华利集团采取巩固老客户和拓展新客户的策略,新客户合作的放量有效平滑了老客户去库存周期下的订单压力,减少了盈利水平的波动性。同时,新老客户订单的扩张促使公司持续释放新产能,对提升整体生产效率、提高毛利率、降低费用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投资建议】基于上述分析,东吴证券研究所预计华利集团2024年至2026年的归母净利润将分别同比增长22.5%、19.2%和16.8%,对应PE分别为17、14和12倍,维持“买入”评级。报告认为,在海外经济环境存在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华利集团的成本、管理和客户三大核心优势将成为公司中长期投资价值的重要支撑。
【风险提示】报告同时提醒投资者注意海外经济低迷和客户流失等潜在风险,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阅读全文巍华新材(603310.SH)即将于下周三(7月31日)启动询价程序,作为一家主板上市公司,该公司专注于氯甲苯和三氟甲基苯系列产品的研发与生产。2021至2023年间,巍华新材的营业收入分别达到了14.24亿元、17.76亿元和14.86亿元,对应的年增长率分别为33.95%、24.69%和-16.34%。归母净利润则分别为4.31亿元、6.23亿元和5.00亿元,年增长率依次为153.51%、44.48%和-19.82%。然而,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下降至3.10亿元和0.91亿元,同比分别减少了32.65%和47.90%。预计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将进一步下滑。
巍华新材在国内含氟精细化学品制造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在三氟甲基苯细分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公司成立于2013年,由巍华化工、闰土股份和闰土控股共同创立,凭借这三家企业的技术、客户和项目积累,巍华新材在含氟精细化工领域表现出色。与多数企业不同,巍华新材拥有从甲苯开始的完整产业链,能够自给自足关键中间体,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同时确保了供应链的品质和供货稳定性。公司产品线丰富,涵盖10多种三氟甲基苯系列产品,是全国产销量最大、品类最齐全的供应商之一,其中对氯三氟甲苯、间三氟甲基苯胺、间三氟甲基苯酚和2,4-二氯-3,5-二硝基三氟甲苯等产品在全球市场占有率领先。
公司与BAYER、BASF、FMC、Nufarm、SMC、联化科技、颖泰生物等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成为它们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此外,巍华新材还通过与闰土股份合作设立江西华聚和与横店集团全资子公司埃森化学合作设立方华化学,进一步强化了股东合作,有助于产品链的延伸和盈利能力的提升。
在募投项目方面,巍华新材计划投入资金用于两个项目的建设:一是建设年产2.22万吨含氟新材料及新型功能化学品和企业研究院项目,预计项目达产后将形成五大系列含氟新材料及新型功能化学品的产能;二是浙江巍华新材年产5000吨邻氯氯苄、4000吨三氟甲苯系列、13500吨二氯甲苯和8300吨二氯甲苯氯化氟化系列产品项目,旨在延伸现有中间体产品线并综合利用联产产品。
巍华新材与中欣氟材、永太科技被选为同行业可比公司,尽管公司营收规模略低,但销售毛利率处于同业中高位,显示出较强的盈利能力。然而,巍华新材也面临着一系列风险,包括安全生产、技术升级、核心人员流失、核心技术泄密、管理风险、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和贸易摩擦等。投资者在考虑投资巍华新材时,应当充分评估这些风险因素。
阅读全文珂玛科技(301611.SZ),一家专注于先进陶瓷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泛半导体设备表面处理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即将于7月30日启动新股询价。公司自2021至2023年,营收分别达到3.45亿、4.62亿和4.80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为0.67亿、0.93亿和0.82亿元。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业绩显著提升,营收达1.61亿元,同比增长41.46%,归母净利润0.50亿元,同比激增251.53%。预计2024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53.66%至323.08%。
公司亮点突出,依托刘先兵、施建中、王冠三位留美陶瓷材料博士组成的强大研发团队,珂玛科技已成为国产半导体设备先进陶瓷材料的领军企业。2021年,公司在国产半导体设备先进结构陶瓷本土供应商中市占率高达72%,在国内总采购规模中占比14%。公司不仅深耕半导体设备应用领域,还通过国家“02专项”项目,向高附加值的模块类产品拓展,重点突破产业链上的“卡脖子”难题,已实现陶瓷加热器和8寸静电卡盘的量产,12寸静电卡盘及超高纯碳化硅套件正处在客户测试阶段。
表面处理服务方面,公司已在显示面板刻蚀设备领域取得市场领先地位,2021年在中国大陆市场份额约6%,其中刻蚀细分领域市场份额约14%。公司正积极拓展业务至显示面板CVD设备和半导体领域,已与全球CVD设备龙头A公司建立合作,5项新品精密清洗获其认证,3项表面处理项目正在认证中。同时,公司正建设四川工厂,以精密清洗、熔射产线服务半导体设备零部件,已对部分客户进行了试处理,有望进一步扩大半导体设备业务。
同行业对比显示,公司虽然营收规模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但销售毛利率高于平均水平,展现出较强的盈利能力。面对未来,珂玛科技规划了三个募投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旨在增强先进陶瓷材料和泛半导体核心零部件的生产能力,以及提升研发能力。这些项目的实施将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长点,助力其在先进陶瓷材料和泛半导体设备领域的发展。
然而,公司也面临技术泄密、核心技术人员流失、市场推广、知识产权纠纷等风险,以及业绩下滑、客户集中度过高、进口原材料依赖、市场竞争加剧等问题,这些都将对公司未来发展构成挑战。投资者在关注公司潜力的同时,也需警惕潜在风险。
阅读全文中国船舶,作为国内船舶制造业的领军企业,正处于一个充满机遇的绿色更新周期之中。公司自1998年成立以来,经历了多次重大资产重组,包括2007年收购外高桥造船、中船澄西等企业,以及2019年南北船合并后的资产整合,这些动作不仅强化了其在船舶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更使其成为军民融合的典范。目前,中国船舶旗下拥有江南造船、外高桥造船、广船国际和中船澄西四大核心经营实体,构成了国内规模最大、技术领先、产品线全面的造船旗舰上市公司。
市场分析显示,船舶制造业每20-30年会出现一次周期性波动,而当前正是新一轮周期的起点。随着全球船队的老化和国际海事组织(IMO)环保政策的收紧,绿色更新需求激增,推动了船价进入上行通道。与此同时,经过长期低迷期的产能出清,全球船厂面临订单潮,产能持续紧张,这为中国船舶带来了有利的市场环境。特别是,随着钢价下降和美元升值,中国船舶的成本优势得以体现,利润空间进一步扩大。
展望未来,中国船舶的核心造船业务正处于上行周期,预计2024年至2026年,公司营业收入将分别达到908.9亿元、902.2亿元和1082.4亿元,归母净利润则有望分别实现51.1亿元、92.9亿元和133.1亿元,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然而,风险同样存在,包括钢材价格波动、汇率变动、航运行业景气度变化、环保政策执行力度以及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等因素,都可能对公司的业绩产生影响。
基于上述分析,华源证券给予中国船舶“买入”评级,认为其作为中国造船业的龙头,将充分受益于绿色更新周期,且当前股价对应的PE比率合理,预示着公司未来的利润增长空间较大。尽管存在一定的风险,但中国船舶在行业周期中的位置和其市场竞争力,使其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投资标的。
阅读全文水井坊(600779)2024年中报显示,业绩符合预期,上半年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17.2亿元和2.4亿元,同比增长12.6%和19.6%。第二季度,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9亿元和0.6亿元,同比增长16.6%和29.6%。24财年(23Q3~24Q2)营收实现51.5亿元,同比增长25%,完成财年目标。Q2动销保持弱势平稳,高档酒Q2收入同增11.2%,Q1节奏调控后,Q2同比增速略有回升,但动销表现待恢复。Q2毛利率达81.5%,费用率显著回落,销售费率同比减少8.9pct至32.2%,管理(含研发)费率同比增加2.9pct至21.6%。新任总经理胡庭洲正式任命,期待其在市场营销、品牌宣传、销售渠道拓展方面实现管理优化。短期内,受大环境影响,次高端动销持续承压,调整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11.3、11.6、13.2亿元,维持“增持”评级。然而,经济下行、疫情反复、次高端主力价位竞争加剧、品牌建设和消费者培育费用投放超预期等风险仍需关注。
阅读全文东睦股份(600114.SH)作为粉末冶金行业的龙头,正稳步前行,其在折叠屏手机铰链领域的布局尤为引人注目,有望推动公司成长至新高度。根据最新的研究报告,东睦股份凭借在粉末冶金(P&S)、软磁复合材料(SMC)和金属注射成型(MIM)三大技术平台的深耕,致力于为新能源和高端制造提供最优新材料解决方案及增值服务。特别是在MIM业务方面,受益于折叠屏手机市场的快速发展,东睦股份有望实现快速增长。折叠屏手机市场在2024Q1实现了83%的增速,铰链作为折叠屏手机的核心部件,其复杂且微小的金属零件组装对制造工艺提出了高要求,MIM技术因其能够制造复杂形状零件且支持高精度自动化加工的特性,成为了折叠屏手机铰链件的首选生产工艺。东睦股份通过旗下子公司上海富驰和东莞华晶在MIM行业的深厚积淀,取得了行业领先地位,将深度受益于折叠屏手机的快速发展。
此外,东睦股份的P&S和SMC业务同样表现出色,下游应用广泛,成长空间广阔。P&S全球和国内市场正稳步增长,预计2022年-2027年全球粉末冶金市场规模将从278亿美元增至340亿美元。东睦股份作为国内P&S龙头,有望受益于汽车轻量化趋势、混动汽车和机器人减速机等行业的发展,实现长足成长。SMC方面,全球软磁粉芯市场规模预计将在2028年达到38亿美元,东睦股份2023年软磁材料收入已达8.26亿人民币,在国内领先,但全球市占率仍有提升空间,随着下游光伏、储能和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行业的快速发展,公司积极进行产能建设,有望充分受益。
投资建议方面,预计东睦股份2024年-2026年的收入增速分别为34.52%、22.83%、18.09%,净利润的增速分别为122.52%、31.33%、32.38%。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的投资评级,6个月目标价为17.75元,相当于2024年25.00x的动态市盈率。然而,投资者需注意技术不能保持领先、汇率、原材料及人工成本、行业竞争加剧以及测算与假设不及预期的风险。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