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财网 >  知识 >  股票

无卡存取谢幕背后:银行业正在经历怎样的“断舍离”?

资深田顾问            来源:希财网
我要入驻
资深田顾问 基金顾问
财经领域达人 基金达人
咨询TA

【股民投资神器上线】

关注希财网公众号,点击菜单「舆情宝

免费解锁AI智能投资新时代!

(悄悄说:上周已有投资者通过舆情预警提前清仓暴雷股)

民生银行近年来多次调整ATM机无卡存取款功能,包括关闭二维码存款及手机银行无卡取现服务,与超50家银行共同收紧自助设备无卡存取款业务。

一、消息面分析

1、政策与行业动态:

2025年新修订的《反洗钱法》实施后,金融机构被要求对存取款业务实施“穿透式监管”,需明确资金来源与用途。无卡存取因无法绑定实名账户,成为监管重点整顿对象。

同时,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4年电信诈骗涉案资金中,约30%通过无卡渠道流转,倒逼银行加速业务调整。

行业层面,移动支付交易规模突破800万亿元,现金交易占比萎缩至4.7%,ATM机总量较2019年峰值下降42%,传统现金业务退出历史舞台已成定局。

2、公司公告与事件:

民生银行于2024年6月率先公告关闭ATM扫码存款,引发行业连锁反应。截至2025年5月,六大国有银行、12家股份制银行及30余家城商行全面下线无卡存取功能。

值得关注的是,招商银行在关闭扫码存款后,同步推出“刷脸+数字人民币”取款服务,折射出行业“破旧立新”的转型逻辑。

3、市场热点关联性:

这一轮业务调整与数字人民币试点深化形成共振。截至2025年3月,数字人民币钱包开立数突破8亿,支持数字人民币存取款的智能ATM机数量同比激增180%。市场正在用脚投票:匿名性高的旧模式被淘汰,可追溯、高安全的新技术上位。

二、技术面分析

1、短期趋势与指标:

ATM机单台日均交易笔数从2019年的130笔暴跌至2024年的27笔,设备利用率不足20%。银行网点改造中,具备存款功能的智慧柜员机数量减少12%,但支持外汇兑换、贵金属销售的复合型终端增长35%。

2、量价关系:

每台ATM机年运维成本约2.5万元,而在低使用率下,单笔存取款业务成本攀升至8.3元,较2019年上涨320%。

成本收益倒挂迫使银行缩减设备规模,2025年Q1银行业ATM相关资本支出同比下降46%。

3、历史对比与未来预期:

对比2015年“扫码支付颠覆现金”的产业变革,本轮调整更侧重合规与安全。未来三年,具备声纹识别、区块链存证功能的新一代智能终端可能成为银行线下网点的标配设备。

三、资金面分析

1、主力资金动向:

上市银行财报显示,2024年ATM机折旧计提规模同比减少28%,释放的资本转向金融科技投入。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等头部机构,科技投入占比已突破营收的4.5%。

2、股东结构与增减持:

国有大行前十大股东中,社保基金2024年Q4增持工商银行1.2亿股,同期减持ATM制造商广电运通0.7%股份。市场资金明显向数字化转型成功的银行倾斜。

3、市场情绪指标:

百度指数显示,“数字人民币ATM”搜索量半年增长540%,而“无卡取款”搜索量下降73%。投资者关注点完成从“便捷性”到“合规性”的迁移。

四、基本面分析

1、财务健康度:

关闭无卡存取业务后,上市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未出现明显下滑(2024年平均降幅0.3%),反而因减少设备维护支出,成本收入比改善0.5个百分点。民生银行2024年报显示,现金管理业务收入占比已从2019年的5.8%降至1.3%。

2、业务增长点:

替代性业务快速崛起:2024年银行数字人民币兑换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220%,跨境金融智能终端交易量增长90%。建设银行试点“数字人民币+区块链”工资代发业务,开辟B端服务新场景。

3、风险与机遇:

风险点: 老年客户适应期可能引发服务投诉潮,2024年银行业现金业务投诉量同比上升18%;

机遇点: 智能终端可承载理财销售、政务办理等增值服务,某股份制银行试点网点非息收入提升31%。

这场看似被动的业务收缩,实则是银行业主动的“战略瘦身”。当ATM机从“现金搬运工”转型为“数字服务入口”,银行的线下网点正在重估自身价值。这场变革没有输家,只有适者生存的进化法则。

风险提示:本文仅为个人投资笔记,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您有1份AI投资预警工具待领取】

关注希财网公众号,点击 舆情宝「立即免费体验」

持仓利好利空消息24小时监控

AI智能分析个股舆情和报告

重要消息微信公众号推送提醒

广告
?x
【原创声明】凡注明“来源:希财网”的文章,系本站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极速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