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开始炒股那会儿,盯着K线图眼睛都看花了,直到遇见老张才明白技术指标组合的妙用。那天他拿着三根彩色线条跟我说:"KDJ看超买超卖,RSI测买卖力道,DMI定趋势方向,这三兄弟凑一块儿能避开80%的坑。"当时我还半信半疑,直到有次看到某消费股三指标集体亮红灯,硬是躲过了25%的暴跌,这才信了技术指标组合的邪。
先说KDJ这个"情绪温度计"。9月份那次大盘震荡,J值连续3天站上100,盘面看着热闹但指标已经报警。这时候要是被红彤彤的阳线晃花了眼,分分钟就成接盘侠。不过话说回来,KDJ的钝化毛病是真要命,碰到单边行情就像卡壳的指南针。这时候就得请出RSI来补位。
RSI的背离信号堪称"行情叛徒探测器"。去年12月有支科技股,价格创新高但RSI顶背离,活脱脱上演了"老乡别走"的戏码。不过你们发现没?RSI在30以下连续两次金叉才是真香时刻,上个月我就是靠这个逮到了某新能源股的反弹行情。但问题来了,怎么判断是真反弹还是假把式?这时候DMI就该登场了。
DMI的+DI和-DI交叉就像多空掰手腕。记得有次看到+DI线旱地拔葱冲破-DI,同时ADX开始抬头,果断跟着趋势吃了波主升浪。不过要提醒各位,DMI这玩意儿在震荡市里就是个墙头草,这时候就得看KDJ和RSI的脸色行事。
三指标合体才是真绝杀。今年3月份那次经典案例:KDJ的J值从20以下拐头,RSI在超卖区走出双底,这时候DMI的+DI线刚好金叉-DI线。三个指标同时喊"抄底",那准确率简直了!不过你们别光记着吃肉,止损纪律才是保命符。有次我贪心没按规则止盈,硬是把15%的利润吐回去还倒贴3%,气得我三天没看盘。
指标组合用久了,我发现个扎心的事实——技术面再牛也架不住突发消息砸场子。去年某医药股明明指标走得好好的,突然被集采消息打趴下,这谁顶得住?后来用了舆情监控工具才发现,原来消息提前三天就在机构圈传开了。现在我看盘前都得先刷一遍舆情报告,这就跟打仗前看卫星地图一个道理。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我的新法宝,希财舆情宝这玩意儿真是散户救星。它能把全网消息筛个遍,连股吧里的风吹草动都不放过。最实用的是那个AI解读,直接把"公司拟开展外汇套期保值业务"翻译成"可能要赚汇差也可能亏钱",这才是咱老百姓听得懂的话。每天花1块钱,相当于少喝半杯奶茶,但能避开多少雷啊!
不过话说回来,再好的工具也得会用。我现在固定早上看舆情报告,下午结合技术指标做决策。有次看到某制造业股票突发供应商变更消息,虽然技术指标还没反应,但舆情宝已经标红提示"供应链风险",果断减仓躲过一记闷棍。这种信息差优势,搁以前想都不敢想。
最后唠叨句掏心窝的话:技术指标就像汽车仪表盘,能告诉你车速油量,但能不能安全到站,还得看司机会不会看路。现在这市场,光会看K线真不够用了。上周五收盘后翻舆情报告,发现三家机构同时下调某板块评级,这周一开盘果然集体跳水。所以说啊,工具用得好,天天都是信息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