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财网客服热线:0731-85127885
希财网 > 视频 >  保险
保险
  • 保险退保能退多少?
    保险退保能退已交保费或者现金价值等,具体如下:犹豫期内退保:一般可以全额退还已交保费,只有部分纸质保单的产品还会扣除一笔十元左右的工本费。犹豫期后退保:如果已经过了犹豫期,那么再申请退保的话,就只能退保单现金价值,也有一些特殊情况,例如一年期保险犹豫期后退保,需要扣除已保障天数对应的保费和手续费后,才能退还剩余的钱;分红型保险犹豫期后退保,可退保单现金价值+未领取的分红等。

    2024-06-27

  • 为何分红型保险叫停?
    分红型保险叫停的原因有真实收益率低、前期退保有损失、产品更新换代、产品销售较低、产品不符合要求、产品回归保障,具体如下:真实收益率低:在某些年度,分红有可能为0元。前期退保有损失:分红型保险前期的现金价值和分红是比较低的,若是退保,则投保人有可能产生比较大的经济损失。产品更新换代:保险公司需要通过不断地停售保险产品、推出新的保险产品来适应市场。

    2024-06-27

  • 网上怎么申请退保险?
    网上申请退保险,可以在保险公司官网、保险公司官方公众号、保险公司官方APP等线上渠道申请退保,以新华保险为例,可以在“新华保险”公众号申请退保险,具体流程如下:进入“新华保险”公众号后,在菜单栏点击“我的服务”。点击“服务中心”。在“服务”页面即可看到“保单服务”板块,点击进入“全部”。找到“退保”入口,点击进入后找到需要退保的保单,即可在线上办理退保手续。

    2024-06-27

  • 年金保险有哪些类型?
    年金保险的类型包括养老年金保险、教育年金保险、常规年金保险,具体如下:养老年金保险:可用于养老,被保险人可以在投保的时候和保险公司约定领取养老年金的年龄,一般可以约定从55周岁、60周岁、65周岁或70周岁时开始领取。教育年金保险:可用于准备好教育金,适合父母为孩子购买。常规年金保险:可用于做好教育金准备,也可作为创业金、婚嫁金、养老金进行使用。

    2024-06-27

  • 重疾险买消费型还是终身保险好?
    ​重疾险买消费型还是终身保险好,可以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来看的。若预算紧张可以买定期型的重疾险,若预算充足买终身重疾险。先来看下终身重疾险的特点是:均衡费率,保障终身,保费偏高,保障责任延续不担心续保。消费型重疾险有1年期或定期保到一定年龄的,保费便宜,没发生责任不会退保费。

    2024-06-26

  • 沪惠保靠谱吗?
    ​沪惠保是靠谱的,从保险公司承保、保障内容来看。这款是惠民保险,由上海相关部门与多家保险公司共同商定的专属上海市的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方案;2024版沪惠保作为惠民保险,提供的保障包括了特定住院自费医疗保险金、国内特定高额药品费用保险金、质子重离子医疗保险金、海外特殊药品费用保险金和CAR-T治疗药品费用保险金。

    2024-06-26

  • 幸福人寿年金保险4.0介绍?
    ​幸福人寿年金保险4.0介绍是指幸福财富4.0年金险的具体情况,从投保年龄、交费期限、保障期限、保险责任和免责内容来看下。满30天-65岁可投;3年交和5年交;保20年;保险责任是有年金领取、满期领取和身故保障;免责内容是指保险公司不赔付的内容,比如投保人对被保险人的故意杀害、故意伤害等。

    2024-06-26

  • 新华人寿红双喜c款实际收益?
    新华人寿红双喜c款实际收益需要看结合具体的投保年龄、所交保费、红利表现来看的,我们以35岁女性,交5年,保10年,年交1万保费为例,来看下新华人寿红双喜C款实际收益情况:在保单第1年末的时候,退保金总金额是6528.77元;在保单第2年末的时候,退保金总金额是15624.43元;在保单平安期满领取总收益是55628.88元。

    2024-06-26

  • 重疾险一年买一份多少钱?
    ​重疾险一年买一份多少钱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被保险人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选择的保额、保障期限、保险公司及其产品等等,假设通过50万重疾险价格表来说。儿童定期重疾险,0岁买的是小淘气2号重疾险,30年定期缴费20年,一年699元保费左右;以儿童重疾险重疾险为例,买的是终身版,定期缴费30年,小淘气2号还附加30岁前额外赔付,一年1967元保费。

    2024-06-26

  • 增额终身寿险套路?
    ​增额终身寿险套路是口头过度承诺收益、混淆利率概念、减保设计不合理、利差损风险、长险短做风险、误导性营销、回本速度不快、忽略产品特性、投保客户对增额终身寿险认知不足。即:口头过度承诺收益:一些保险代理人可能会过度夸大增额终身寿险的收益,承诺高额回报;混淆利率概念:增额终身寿险的保额递增比例可能与定价利率混淆,导致消费者误以为是实际的收益率。

    2024-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