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入股市那会儿,总被各种技术指标绕得头晕眼花。记得有次盯着MACD金叉死叉来回切换,明明看到底背离形态了,结果抄底抄在半山腰,账户直接缩水15%。后来才明白,MACD底背离不是看到两条线拐头就能闭眼冲的,股价下跌幅度才是解锁这个信号的关键钥匙。
你们有没有发现,有时候MACD明明在低位形成双底,股价却像脱缰野马继续下跌?去年我复盘过上百张K线图,发现一个反常识的规律:股价下跌超过20%时出现的底背离,成功率比普通背离高3倍不止。这就像跳伞运动员开伞高度,跌得越狠,反弹的安全绳反而越结实。
具体怎么判断?我总结了三步验证法。第一步看股价跌幅,至少要有15%-25%的连续下跌,这个幅度就像给弹簧加压——压得越紧反弹越猛。第二步盯MACD形态,白线(DIF)必须出现两次明显低点,而且第二个低点要比第一个高,这时候黄线(DEA)最好能走平甚至微微上翘。最容易被忽略的是第三步:成交量要在第二次底背离时明显缩量,就像暴风雨前的宁静,这时候主力往往在悄悄吸筹。
去年9月我就靠这个方法躲过一个大坑。当时某消费股两个月跌了28%,MACD在零轴下方连续两次抬高,但成交量还在日均5万手以上徘徊。我忍着没动手,结果第三周突然放出12万手巨量,MACD水上金叉,两周后直接反弹23%。这次经历让我彻底明白,下跌幅度是筛选有效底背离的筛子,筛掉那些虚张声势的假信号。
不过啊,MACD底背离也不是万能钥匙。有次我看到某科技股跌了18%出现背离,兴冲冲进场,结果赶上财报暴雷又跌了15%。后来用上希财舆情宝才发现,当时全网突然冒出大量分析师下调评级的报告,这些利空消息MACD根本来不及反应。现在我每次看到底背离,都会用舆情宝扫一眼个股的实时舆情——要是AI解读出有利空压制,再漂亮的指标也得往后排。
说到这不得不感慨,现在的股民太不容易了。既要盯K线形态,又要防突发利空,每天光收集信息就得花三四个小时。自从用了舆情宝的AI解读功能,相当于雇了个24小时在线的分析师团队。特别是它的紧急消息推送,上周四下午我就是靠公众号提醒,及时避开某公司的质押平仓公告,省下的钱够买两年会员了。
最后给各位提个醒:MACD底背离遇到20%以上的深跌,就像沙漠里找到绿洲标志。但别忘了带足“水源”——也就是基本面支撑和资金面配合。下次看到心动的底背离,不妨先问自己三个问题:股价够不够便宜?行业有没有转暖迹象?主力资金是不是在偷偷进场?把这些想明白了,再结合舆情宝的机构报告交叉验证,胜率能再提三成。
(看到这里的朋友,点击文末“免费体验”入口,输入手机号能领3天舆情宝VIP。我上周刚续费两年,毕竟每天1块钱的成本,抓到一次机会就回本了,这账怎么算都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