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盯着手机屏幕上的K线图,手指在"买入"和"卖出"按钮之间来回滑动。那是2020年3月,全球股市瀑布式下跌的惊魂时刻,我的自选股列表里一片惨绿。就在我犹豫要不要抄底时,隔壁工位的王姐突然拍案而起:"又跌停了!这个月工资全搭进去了!"她通红着眼眶冲去洗手间的背影,成了我记忆中最鲜活的投资警示。
一、股票下跌时该不该买?三个黄金原则
很多新手常犯的错误,就是看到股价下跌就急着"捡便宜"。去年我整理交易记录时发现,自己盲目抄底的失败率高达68%。后来琢磨出三个铁律:
1. 区分"真摔"和"假摔"
记得有次某消费股突然下跌5%,我以为是利空出尽,结果第二天公司爆出财务造假。现在我会先用舆情监控工具,看看有没有重大消息。就像上个月,某科技股暴跌时,舆情系统显示只是大股东减持,这种非基本面变化的下跌反而是机会。
2. 量能是照妖镜
去年9月,某医药股连续三天放量下跌,成交量是平时的3倍。当时要是懂这个信号,就能避开后续40%的跌幅。记住:缩量下跌可能是洗盘,放量下跌赶紧跑。
3. 仓位控制生死线
我给自己定了死规矩:单只股票首次建仓不超过总资金10%,每下跌5%补仓间隔。这个策略帮我躲过了今年初那波杀估值行情,现在想来都后怕。
二、跌停板后的三种剧本
经历过2015年股灾的老股民都知道,跌停后的走势比电视剧还刺激。根据十年数据统计,连续跌停的概率只有23%,但一旦出现就是大危机。这里分享三个常见剧本:
1. 惯性下杀型(占比38%)
就像去年某教育股,三个跌停板后继续阴跌三个月。关键要看龙虎榜,如果机构席位大举出逃,千万别接飞刀。
2. 深V反转型(占比21%)
今年3月某新能源股上演惊天逆转,跌停次日高开5%,三天收复失地。这种机会往往伴随着政策利好,需要第一时间掌握消息。
3. 横盘震荡型(占比41%)
最磨人的情况,股价在跌停价附近徘徊数周。这时候要看筹码分布,如果套牢盘太多,建议等换手率超过200%再考虑。
三、我的信息战法宝
去年开始用舆情监控工具后,突然理解为什么机构总能快人一步。有次系统凌晨推送某公司海外诉讼和解的消息,我赶在集合竞价挂单,当天就吃到6个点涨幅。更神奇的是它的情绪分析功能,能把晦涩的公告翻译成"利好程度三颗星,可能刺激股价上涨3-5%"这样的大白话。
最近发现个宝藏功能——每日舆情早报。今早开车时听语音简报,得知某板块突发政策利好,到公司立刻调整持仓结构。这种用别人刷短视频的时间赚信息差钱的感觉,真的爽翻天。
看着账户里慢慢修复的曲线,突然想起巴菲特那句话:"别人恐惧时我贪婪"。但老爷子没说的是,贪婪的前提是看得懂恐惧的原因。现在每天花1块钱用舆情工具,比当年跟着小道消息乱撞强多了。毕竟在股市里,认知差才是最大的安全垫。
(听说希财网公众号能免费领3天舆情宝体验,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试试?反正我领过,亲测能提前20分钟看到重大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