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我第一次打开基金账户,看着满屏的沪深300、中证500、ETF这些词,脑袋嗡嗡作响。当时咬牙闭眼随便买了几只,结果市场震荡时亏得连外卖都不敢点贵的。后来才明白,新手买基金不是挑名字顺眼的,得先搞懂“买什么”和“买多少”这两件事。
先说第一次买基金怎么选。现在市场上有上千只基金,但新手真没必要看花眼。我自己的血泪经验就三点:
第一,别碰看不懂的。什么行业主题基、QDII海外基,名字听着高大上,其实波动大到你怀疑人生。我有个朋友去年跟风买机器人主题基金,涨的时候天天晒收益,今年一季度回调30%直接装死。
第二,优先选“老实人”基金。比如货币基金(余额宝这类)虽然收益低,但能管住手;指数基金跟着大盘走,沪深300这类宽基最适合小白,去年国家队都买了5000亿ETF,跟着大资金走总比瞎折腾强。
第三,留点后手资金。千万别一把梭哈,我一般会把30%的钱放在能随时取出的货币基金里,等市场大跌时再慢慢补仓。
再说配置比例,这事儿因人而异。如果你和我一样是普通上班族,记住这个万能公式:用100减去你的年龄,就是该投权益基金的比例。比如25岁年轻人可以75%买指数基金,剩下25%放债券或货币基金;45岁中年人反过来,稳字当头。
不过说实话,现在市场消息变得比翻书还快。上周光伏龙头刚出利好,这周就被爆出业绩雷,散户根本跟不上节奏。这时候就得靠工具了,像我最近用希财舆情宝盯自选基,它能24小时监控新闻、研报和股民讨论,遇到大利空还会微信提醒。最实用的是AI会把专业术语翻译成人话,比如“计提商誉减值”直接告诉你“公司可能要亏大钱”,这对新手太友好了。
投资说到底就是和时间做朋友。别看现在有些基民天天晒收益,拉长三年看,能跑赢沪深300的不到两成。记住,慢慢来比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