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确定性仍为选择的标的的第一要素
5月实体经济数据基本符合预期,政策的托底效果正在显现,5月部分的宏观数据相比4月有所回升,市场对于二季度经济的悲观预期继续得到修正。但地产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同时下行的趋势并没有得到缓解。尽管基建投资增速大幅加速2个多百分点,但整体固投增速依然下行。同时商品房销售环比有所改善,但同比增速持续下降。
新增信贷超预期,M2同比回升至13.4%,财政存款投放加速,与财政支出扩张一致,但M2快速回升可能成为三季度进一步宽松的制约因素。经济平稳,流动性较优,创业板上行环境尚存。但步入6月中下旬,市场有望将关注点逐渐切换至三季度基本面。同时中报预览期临近,伪成长证伪压力大增。对于阶段性的多空争夺,本周为重要观察窗口。建议投资组合风格平衡,关注行业景气向上+估值合理板块,如传媒、新能源汽车、食品加工、医药等行业,业绩确定性仍为选择标的的第一要素。
识别业绩变脸的特征
投资者为了更好地规避业绩变脸而引发的亏损,需要分析引起业绩变脸的原因和识别这类公司普遍具有的典型特征。引起业绩变脸的原因大致可归为三类。
一是客观上的原因。上市公司的经营是面向未来的,未来业绩的好坏与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竞争状况、下游产品市场需求、上游原材料等要素供给价格等密切相关。由于这些客观存在的因素本身就是动态变化的,因此必然会引起上市公司业绩相应的变动。此外,一些公司业绩可能也会偶然遭遇天灾等不可抗力因素而发生大幅下滑,但由于这类事件在发生时一般都能得到及时公布,因此在公司披露或修正业绩数据时,该原因导致的业绩下滑很少会引起投资者的不满。
二是管理者对业绩的预测能力不足。由于一些上市公司管理者对公司经营和业绩变动的认知不足和预测能力不强,导致发布的业绩预告准确性很差。处于高科技行业、周期性行业的公司,新股、次新股等上市时间不长的公司,受政府调控政策影响大的公司,其业绩波动性一般偏大,预测难度也较高,因此发生业绩数据与预告数据发生差异的概率会更大。
三是人为有意操控带来的业绩变脸。这种情况常常出现在新股和次新股的上市公司中,如为了达到上市标准或高价发行,一些公司管理层伙同证券公司等中介机构隐瞒真实信息,粉饰财务报表。于是在公司上市之后,业绩大幅下滑就成为必然。这类业绩变脸的情况最不应该发生却时常发生,这有待于证券监管部门严厉打击。此外,一些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或管理层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通过合法的盈余管理甚至非法的虚增利润等手段,提供不切实际的财务数据,也是引起业绩变脸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