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财网 >  知识 >  股票

新股民必看:股票破发的3个真相和2个自救指南,这样做少亏30%

首席王老师            来源:希财网
我要入驻
首席王老师 股票顾问
咨询TA

我盯着手机屏幕上那只绿油油的K线图,手指无意识地滑动着自选股列表。突然发现上周刚中的新股已经跌穿发行价,账户里那抹刺眼的亏损数字让我心里像被泼了盆冰水。这时候才突然意识到,原来这就是老股民常说的"破发"。但股票破发到底意味着什么?是主力出货的信号弹,还是市场给出的抄底机会?今天我就用自己交过学费的亲身经历,跟大伙聊聊这个让新股民瑟瑟发抖的现象。

新股民必看:股票破发的3个真相和2个自救指南,这样做少亏30%

去年参加朋友聚会,听券商工作的哥们说了个冷知识:去年上市的新股里有近四成首日就破发。当时我还笑说这数据肯定是假的,没想到半年后自己就成了这冰冷数字里的分子。记得那天早上9点25分集合竞价,看到挂单量像雪崩一样往下掉,手心冒的汗差点把手机屏幕都打湿了。后来查资料才知道,破发这事就像菜市场里新到的时鲜货,标价虚高没人买账,自然就得降价甩卖。

说到破发的原因,我总结出三个"看不见的手"。第一是定价虚高,就像给白菜标上松茸价,保荐机构为了多赚承销费,往往把发行价往天上定。第二是市场情绪作祟,去年有个科技板块集体破发,就是因为当时投资者都在担心政策风险。第三是行业周期捣乱,像去年光伏产业链集体破发,就是撞上硅料价格雪崩的枪口。不过有意思的是,我后来发现有些破发股反而成了机构悄悄吸筹的猎物。

这里插句题外话,大家别看我分析得头头是道,去年刚遇到破发那会儿,我可是慌得连刷了三个小时股吧。现在想想,要是当时有个能实时监控舆情的神器,说不定能少走不少弯路。就像我现在用的那个舆情工具,不仅能24小时盯着自选股的新闻动态,还能用大白话解读消息是利好还是利空,简直像请了个贴身秘书。

说到应对破发的实战经验,我总结出两个"千万不能"。千万别急着补仓,你以为的地板价下面可能还有地下室。去年我有个朋友在某股破发后连续加仓,结果硬是买成了十大流通股东。更千万别轻信"护盘"传言,那些喊着要增持的公告,有时候比渣男的承诺还不靠谱。倒是可以看看龙虎榜,要是机构席位在破发后连续吃货,那说不定真有戏。

最近在研究破发股时发现个有意思的现象:有些优质股破发后反而走出独立行情。就像去年某消费龙头,破发后三个月居然翻倍。这里面的门道在于,真正的价值投资者会把破发当作打折促销。不过要识别这类机会,光看K线是不够的,得把基本面、资金面、消息面揉碎了分析。我现在习惯每天早高峰在地铁上刷舆情报告,把机构的评级变动和目标价变化当早餐佐料。

说到这不得不提,现在的投资者真是幸福。想当年我们盯盘得同时开五六个网页,现在一个智能工具就能把研报、公告、讨论区情报一网打尽。特别是那个舆情分析功能,把晦涩的行业术语翻译成人话,连我老妈都能听懂光伏技术路线之争。最实用的是突发消息推送,有次我正在超市买菜,手机突然震动提示持仓股有利空,及时撤退少亏了半个月工资。

最近跟私募的朋友喝酒,他透露了个行业内幕:现在专业机构都在用大数据监测破发股的舆情拐点。他们有个神奇的操作,会把破发股的散户讨论热度做成情绪指标,等恐慌盘出尽就开始布局。这让我想起以前总想跟着主力喝汤,结果连碗底都没舔着。现在学会借力AI工具,总算摸到了些门道。

最后说点掏心窝的话。在股市混迹这些年,最大的感悟就是信息差才是最大的风险。以前总觉得破发是世界末日,现在明白这只是市场在挤泡沫。就像我最近在用的这个舆情工具,每天花个早餐钱,能省下大把盯盘时间。特别是他们那个机构报告汇总,把几十份研报的重点浓缩成几页PPT,简直是打工人的摸鱼神器。

广告
?x
【原创声明】凡注明“来源:希财网”的文章,系本站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极速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