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财网 >  知识 >  股票

散户必看:高价股vs低价股的3大认知误区,这样选股才不踩坑

资深闫经理            来源:希财网
我要入驻
资深闫经理 股票顾问
咨询TA

我盯着账户里那只买入三个月纹丝不动的股票,突然发现个有趣的现象:隔壁老张买的"便宜货"天天阴跌,我咬牙买的"贵价股"反而在悄悄爬坡。这让我想起刚入市时的困惑——股价后面的零是不是越多越危险?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聊,那些年我们集体误解的股价数字游戏。

散户必看:高价股vs低价股的3大认知误区,这样选股才不踩坑

很多人看到三位数的股价就腿软,觉得不如买十块钱的"便宜股"安全。去年我研究过一组数据,某证券研究所统计发现,2023年高价股群体的平均年化波动率反而比低价股低8.2%。这就像商场里标价999的羽绒服和99元的棉服,前者可能贵得有理,后者说不定洗两次就结块。

先说三个最常见的认知误区。第一,把股价当尺子量价值。去年我碰到个典型例子:某消费龙头每股500多,市盈率才25倍;而某8元股看着便宜,实际市盈率高达80倍。股价高低和估值贵贱完全是两码事,就像不能因为宝马比宝来贵,就说宝马不值那个价。

第二,觉得低价股下跌空间小。这个错觉害惨了多少人?我亲眼见过30元的股票跌到3块,也见过800元的股票涨到2000。股价绝对值跟涨跌幅度压根没关系,关键要看企业基本面的弹性。这就好比跳伞,1万米高空和5千米高空跳下来,决定生死的是降落伞质量,不是起始高度。

第三,迷信高价股涨不动。这个观点最让我哭笑不得。五年前我犹豫要不要买某科技股,当时400多的股价看着吓人,结果人家现在股价翻了两倍多。反观那些长期在10元线挣扎的股票,就像陷在沼泽里的车,看着便宜,真要陷进去根本爬不出来。

那该怎么正确选股?我的笨办法是盯着三个指标:股东户数变化、机构持仓比例、舆情热度趋势。有次我发现某高端制造股的股东户数三个月骤降40%,机构持仓却逆势增加,果断跟着布局,半年时间收获了惊喜。说到这里不得不提我的新助手——希财舆情宝,它就像给股票装了个全天候雷达,自选股的重要消息第一时间推送到手机,连分析师对利空消息的"弦外之音"都能用大白话解读清楚。

现在每天花1块钱用这个工具,比我当初到处加群打听消息靠谱多了。上周三上午它突然弹窗提醒某持仓股有新动向,我点开就看到AI把刚发布的行业政策翻译成"这个新规会让公司明年成本增加5%,但利好头部企业市场集中度提升"。这种即时解读能力,相当于雇了个24小时在线的分析师团队。

说到情绪管理,我特别理解新手看到高价股时的心理障碍。去年我准备加仓某医疗股时,看着四位数的股价也手抖,后来发现它的每股收益增速是股价涨幅的两倍,这才恍然大悟——好股票就像学区房,贵有贵的道理。反倒是那些长期低价的股票,很可能藏着你看不见的陷阱。

最近在希财舆情宝的机构报告里看到个有意思的结论:机构投资者持仓中高价股占比超过七成。这让我想起巴菲特的名言"价格是你付出的,价值是你得到的"。现在回头看自己交过的学费,最大的教训就是总想捡便宜货,却忘了投资不是逛地摊,而是买未来。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与其纠结股价后面的零,不如花点时间研究企业的赚钱能力。要是觉得信息处理太烧脑,不妨试试我用的这个智能工具。关注"希财网"公众号就能免费体验,你会发现原来掌控信息差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记住,在这个市场里,贵的不一定买不起,便宜的往往才是最贵的。

广告
?x
【原创声明】凡注明“来源:希财网”的文章,系本站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极速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