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财网 >  知识 >  股票

3个巴菲特的选股真相:普通人如何用买菜思维赚到钱?

袁顾问            来源:希财网
我要入驻
袁顾问 股票顾问
咨询TA

我是2018年入市的老股民,当年捧着《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当圣经,结果在科技股狂潮里摔得鼻青脸肿。现在回头看才明白,我们总把巴菲特的价值投资当万能公式,却忽略了老爷子最核心的底层逻辑——用买白菜的心态选股票。

3个巴菲特的选股真相:普通人如何用买菜思维赚到钱?

一、巴菲特的三个"菜市场"标准

去年我在超市挑西瓜,突然想通了一件事:巴菲特选股和买菜大妈挑西瓜的逻辑惊人相似。第一要看瓜皮够不够硬(护城河),第二要拍着听声音判断水分足不足(现金流),第三得看摊主是不是老实人(管理层)。

护城河这事千万别想复杂了。就像我家门口开了二十年的包子铺,就算隔壁装修再豪华的新店也抢不走老顾客。巴菲特偏爱的消费品公司就是这个道理,产品不需要多高科技,但必须有让人离不开的魔力。

现金流才是真金白银。前阵子朋友推荐过一家网红奶茶店,装修得跟艺术馆似的,结果三个月就倒闭了——账上现金流断了。上市公司也是这个道理,有些企业看着营收漂亮,仔细看财报全是应收账款,这种股票我吃过三次亏才长记性。

说到管理层,我有个血泪教训。2019年跟风买过某新能源股票,当时看财报数据亮眼,结果董事长突然被曝挪用资金,股价直接腰斩。现在我看公司公告,会特别注意高管减持信息,就像买菜时要防着缺斤少两的商贩。

二、普通人最容易踩的三个坑

刚入市那会儿,我总想着复制巴菲特的持仓组合。后来发现这就像跟着米其林大厨买菜谱——食材产地、火候掌握、刀工手法全都不对,能炒出好菜才怪。

第一个误区是死磕低估值。2020年我守着市净率0.8的银行股,眼睁睁看着隔壁市盈率50倍的芯片股翻倍。后来用希财舆情宝查研报才发现,传统行业的低估值可能是价值陷阱,而高成长赛道需要动态估值思维。

第二个误区是忽视信息迭代。去年某消费股突然暴跌,我查遍财报都没发现问题,后来在希财舆情宝的突发消息推送里看到,原来海外大客户砍掉了40%订单。这事让我明白,财报是三个月前的体检报告,实时舆情才是现在的体温计。

第三个误区最要命——总想精准抄底。我统计过自己近三年的操作,凡是想着"跌到XX元就满仓"的操作,80%都抄在了半山腰。现在学乖了,用希财舆情宝的机构目标价做参考,结合情绪指标分批建仓,虽然赚得慢点,但睡觉踏实多了。

三、我的笨办法实战手册

现在我的选股流程特别像查户口:先用舆情监控筛掉有黑历史的,再用现金流指标排除花架子,最后盯着管理层动向。上周刚筛出一家细分领域龙头,在希财舆情宝上看到他们悄悄回购了1%的股份,这种信号比券商研报实在多了。

信息处理方面,我现在每天花20分钟看舆情报告就够了。前天系统弹窗提示某重仓股有新药进入临床三期,同时监测到机构研报突然增多,这种多维度印证的信息才值得重视。

最想提醒新手的是:别被价值投资框死。去年我发现某传统行业龙头突然加大研发投入,舆情系统显示他们正在布局新能源材料,这种转型期的估值洼地才是普通人真正的机会。

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最近用希财舆情宝查伯克希尔持仓变动,发现个有趣现象:老爷子去年三季度新增的持仓里,有家公司连续12个季度现金流增长,但市盈率还低于行业平均。你看,这就是典型的巴菲特式捡漏——在别人看财报的时候,他已经在看产业变革的苗头了。

说实话,现在做股票比十年前难太多了。消息更新速度以秒计算,普通人的信息差劣势越来越明显。上个月咬牙开通了舆情宝的年费会员,算下来每天不到1块钱,但能实时监控自选股动态,遇到重大消息手机立马响铃提醒,这种安全感真不是钱能衡量的。

文末小贴士

关注"希财网"公众号,回复"巴菲特"可以领取我整理的《价值投资避坑指南》。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还能免费体验三天希财舆情宝,亲测能节省80%的信息筛选时间——咱们小散想要活得好,就得学会借力打力。

广告
?x
【原创声明】凡注明“来源:希财网”的文章,系本站原创,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极速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