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接触可转债的时候,看着交易软件里那些“转股价”“溢价率”的术语,脑袋嗡嗡直响。朋友说这是“下有保底,上不封顶”的好东西,可我连怎么下单都搞不明白。后来踩过几次坑才明白,可转债赚钱的关键根本不是死记硬背那些公式,而是学会抓住三个普通人也能上手的“黄金窗口期”。
先说最基础的打新债吧。去年我中了只新债,上市当天涨了30%直接卖掉,白赚了顿火锅钱。但你们知道吗?现在打新人数比三年前翻了五倍,中签率已经跌到0.02%(数据来源: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2024年报)。有次我连续三个月没中签,气得把证券APP都卸载了。后来发现了个规律:挑发行规模5亿以上的债,避开热门行业,中签概率能提高三成。
波段操作才是真功夫。去年有只债从105块跌到98块,贴吧里都在骂庄家割韭菜。我翻完这家公司年报,发现他们刚拿到国家级环保项目,转头就把跌下来的筹码全收了。两个月后环保政策突然加码,这只债直接飙到128块。所以说啊,下跌不一定是风险,可能是老天爷在给你送钱。
最刺激的还得数套利。记得有次某转债正股突然涨停,转股溢价率变成-3%,我立马把手里的债转成股票,第二天开盘就赚了5个点。不过这种机会稍纵即逝,有回我盯着手机等套利时机,结果洗澡时正股突然启动,等擦干头发出来机会早没了,气得我三天没吃好饭。
话说回来,这些操作有个致命痛点——信息差。去年某公司突发债务违约,我是在贴吧看到小道消息才慌忙割肉,结果第二天辟谣公告出来,白白亏了7个点。后来用了希财舆情宝,它能24小时监控自选债的新闻、研报、股吧讨论,重要消息直接推送到微信。上个月某债突然跳空高开,我打开舆情报告一看,原来是中标了20亿的基建项目,果断加仓吃了波主升浪。
现在每天花1块钱用他们的AI舆情分析,比我以前手动翻公告强多了。特别是那个“利好利空解读”功能,把晦涩的公告翻译成人话。有次看到某债下调转股价的公告,AI提示这是重大利好,果然第二天就涨了8%。省下来的时间够我研究三只潜力债了,这笔买卖怎么算都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