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问我:“看到破净股就像商场打折,是不是闭眼买就能捡漏?”说实话,每次遇到这种问题,我都想拍着大腿说——兄弟,股票市场可没有白捡的便宜!
先说说什么是破净股。简单讲,就是股价比公司每股净资产还低,相当于你花8块钱买标价10块的东西。听起来划算吧?但这里有个大坑:你买的可能是真金白银,也可能是包装精美的“过期商品”。
举个例子,前两年建材行业破净股数量创了新高,当时很多人觉得抄底机会来了。结果呢?半年后有近四成股票确实涨回去了,但也有不少公司因为债务暴雷,股价直接腰斩。这说明什么?破净股能不能买,关键得看它为什么“破”。
我一般会从三个角度去判断:
第一,资产质量。就像买二手房,不能光看挂牌价低,得查清楚有没有产权纠纷。有些公司账上看着资产丰厚,但仔细一看全是卖不出去的库存和收不回的欠款,这种“破净”就是个陷阱。
第二,赚钱能力。去年我关注过某破净股,表面看市盈率低到离谱,结果一查发现主营业务连续三年亏损,这种公司再便宜也不敢碰。
第三,行业周期。像银行、基建这些板块,破净股扎堆不一定是公司不行,可能是行业处于低谷期。这时候就得有耐心,等周期轮动。
说到这里,估计有人要问:“普通散户哪看得懂这些?”别急,我自己也踩过坑。去年用希财舆情宝监控自选股时,突然收到一条预警——某破净股被爆出大额商誉减值。当时股价还没反应,我赶紧跑了,躲过后面30%的暴跌。现在想想都后怕,这工具就像给股票装了“CT机”,消息面、基本面、机构观点全给你筛一遍,省得天天盯着盘面提心吊胆。
其实投资破净股最怕什么?信息差。别人都知道的消息,你晚三天才知道,黄花菜都凉了。现在AI工具能7×24小时盯盘,突发消息推送到微信,连利好利空都帮你用大白话解读清楚,每天成本不到一瓶矿泉水钱。这种效率提升,在股市里可能就是亏和赚的区别。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破净股就像榴莲,有人觉得臭,有人觉得香。关键不在于它本身好不好,而在于你能不能看懂它的“味道”。与其盲目跟风,不如先弄清楚——这个公司到底值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