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我刚开始学技术分析时,总被各种指标绕得头晕眼花。直到有天看到某个机构操盘手的访谈,他说自己盯盘十年只用MACD和OBV这对组合,当时我还觉得他在吹牛。直到去年用这套方法抓到那波持续半年的主升浪,账户浮盈超过80%才彻底服气——原来市场最真实的情绪,真的就藏在这两个指标的呼吸节奏里。
1、MACD看价格趋势,OBV看资金诚意
很多人把MACD的金叉死叉当买卖信号,这其实是个天大的误会。有次我在咖啡厅复盘,旁边戴金丝眼镜的老股民突然拍桌子:"MACD红柱变长就买?那庄家早把散户玩死了!"这话听得我后背发凉。中长线选手真正该看的,是MACD黄白线在零轴附近的舞蹈。零轴上方三次回踩不破,才是大资金锁仓的暗号。
这时候OBV就该登场了。去年有个经典案例:某消费股在平台整理期间,价格横盘但OBV悄悄走出45度仰角,像极了暗流涌动的河面。等MACD在零轴上完成第三次回踩,价格一个月就翻倍了。记住,OBV的持续抬升,就是主力在K线背后留下的脚印。
2、背离陷阱比鳄鱼还可怕
今年春节前我就被坑过一次。当时MACD在零轴上金叉,OBV却像泄气的皮球往下掉。我自欺欺人觉得"这次不一样",结果持仓股在节后直接跌穿年线。后来用希财舆情宝复盘才发现,当时全网突然冒出大量质疑公司现金流的帖子——原来OBV早就提示了资金在悄悄撤退。
现在每次看背离信号,我都会打开舆情宝的实时监控。他们的AI解读特别戳中痛点,上周有条公告说公司要回购股份,舆情宝直接标注"警惕!回购资金来自质押贷款"。这种藏在字缝里的利空,肉眼真的很难察觉。
3、市场情绪的温度计怎么用?
最近三个月我发现个规律:当MACD红柱缩短但OBV持续创新高,往往是主力边拉边撤的烟雾弹。这时候打开舆情宝的机构报告,十次有八次能看到"目标价调整""评级下调"的预警。反过来说,MACD绿柱收敛配合OBV突然放量,那就是黄金坑在招手。
上周三我就碰到这种情况。持仓股明明有利空消息,但OBV突然旱地拔葱。正犹豫要不要止损,舆情宝推送的突发解读让我豁然开朗——原来公司刚拿下个海外大单,只是公告还没正式发布。这种信息差,在以前至少要亏20%才能反应过来。
4、每天1块钱的信息差保卫战
现在我跟朋友开玩笑说,炒股就像在迷雾里找路,MACD+OBV是手电筒,舆情宝就是北斗导航。他们那个全网舆情监控真的救命,有次我刚挂完买单,突然弹出"某券商下调评级"的弹窗,赶紧撤单躲过5连阴。
更让我安心的是AI情绪分析。记得有份年报写得云山雾罩,舆情宝直接翻译成大白话:"第四季度净利润增长靠的是变卖资产,主营业务其实在失血"。这种穿透式解读,比看十篇股评都有用。
说真的,现在每天花在盯盘的时间少了,收益反而更稳了。有次算过账,舆情宝的年费还不够买条烟钱,但靠它避免的踩雷损失,够交十年会员费。这种投入产出比,比研究什么神奇指标实在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