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那些天天在社交平台晒账户截图、喊着“明天涨停”的人,可能连K线图都看不懂?去年微信一个月封了4874个违规荐股账号,但直到今天,我刷短视频还能看到有人用错别字ID引流,评论区总有人问“老师带带我”。
先说结论:荐股这事,不是非黑即白。我见过持证投顾因为一句“可以关注”被监管约谈,也见过民间高手在论坛分享操作却不收一分钱。关键要看两点——谁在荐股?凭什么荐股?
去年深圳有家私募的实习生,偷偷把调研纪要卖给大V,转头大V就包装成“内幕消息”收费入群。这事捅出来之后,实习生被开除,大V账号被封,可群里跟着买的人呢?亏了三十多万连起诉对象都找不到。所以《证券法》白纸黑字写着:没牌照还收钱荐股,妥妥的非法经营,抓到就得进去。
但你别以为有牌照就万事大吉。我认识个老股民,去年花2888买了某券商投顾服务,对方确实挂着执业编号,推荐的股票也都在合规池子里。结果碰上行业黑天鹅,三个月跌了40%,投顾只会说“长期持有”。气得他拍桌子:“合规合规,合的是谁的规?”
说到底,股市里最大的陷阱不是消息是假的,而是消息太多。上个月某公司突然跌停,散户都在骂庄家,其实前三天就有地方媒体曝出供应商欠款,只是碎片化信息早被八卦新闻淹没了。这时候我才理解为什么券商朋友总说:“现在做投研,三分靠分析,七分靠信息抓取。”
最近我在用一款叫希财舆情宝的工具,它就像给自选股装了雷达。前天凌晨某公司海外子公司上热搜,我手机五分钟后就收到公众号推送,AI直接把外网报道翻译成大白话,还标明了“供应链利空”。比起以前蹲守股吧刷小道消息,现在每天开盘前花十分钟看看舆情报告,连技术指标都透着底气。
说实话,这行干久了,最怕两件事:一是看见新手捧着血汗钱往火坑里跳,二是发现有人明明能避坑却败给信息差。就像你永远叫不醒装睡的人,但至少,咱们得先给自己配个闹钟。
(悄悄说个秘密:微信搜“希财网”公众号,回复“舆情”能白嫖三天VIP,亲眼看看你家股票有没有被大资金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