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盯着电脑屏幕上的K线图,手指无意识地敲着办公桌。突然想起三年前那个让我错失良机的午后——明明MACD金叉已经形成,我却因为忽略了成交量这个关键指标,在主力洗盘时被甩下车。现在回想起来,要是当时懂得这两个指标的配合使用,账户至少能多出两成利润。今天我就把这几年摸爬滚打总结出的实战心得,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分享给大家。
先说说MACD这个老朋友。很多人只知道看金叉死叉,其实它的奥妙藏在红绿柱子里。记得去年有个做私募的朋友告诉我,他们操盘时会把MACD红柱的二次放大看作"空中加油",这时候如果成交量突然比前三天均值放大50%以上,往往意味着主升浪要来了。不过要注意,千万别在红柱第一次缩短时就急着跑,我吃过这个亏——当时有个消费类龙头股,红柱缩短第二天突然放出倍量,结果第三天直接跳空高开封死涨停。
成交量才是真正的照妖镜。去年9月那波行情里,我亲眼看到某科技股MACD明明在零轴上方死叉,但成交量却缩到20日均量线以下。这种"假摔"信号后来被证实是主力震仓,之后三个月股价翻了倍。这里教大家个诀窍:把成交量的5日、20日均量线叠加上,当MACD底背离时如果成交量连续3天站在双均量线上,八成是黄金坑。
(插入手绘示意图:左边是MACD金叉伴随堆量上涨,右边是MACD顶背离时成交量阶梯式萎缩)
不过要提醒大家,这两个指标结合使用时有个反常识的现象——当股价创新高而MACD红柱却在缩短时,如果成交量不降反增,这可能不是见顶信号,而是新资金入场接力。去年我就遇到过这种情况,当时吓得差点清仓,好在用舆情工具查了查,发现机构正在密集调研这家公司,后来果然又涨了30%。说到这不得不提我现在每天必用的希财舆情宝,它的AI解读功能真是帮了大忙,特别是对突发消息的利好利空判断,比我手动翻公告快多了。
这里有个血泪教训要分享。2023年春节前,我重仓的某只股票MACD和成交量都显示看涨,结果突然爆出大股东减持的消息,等我在股吧看到讨论时已经吃了两个跌停。现在用舆情宝的实时监控,重要消息推送到微信的功能真是救命神器。建议大家花点小钱买个安心,算下来每天不到1块钱,少踩个坑就全回来了。
最后说点掏心窝的话。技术指标就像汽车的仪表盘,能告诉我们发动机转数,但路况如何还得看导航。我现在做决策前都会用舆情宝看看机构的调研动态和舆情报告,相当于同时看着仪表盘和导航开车。前两天刚更新的机构观点汇总里,有家我跟踪半年的公司突然被5家券商调高评级,结合MACD的周线水上金叉,这次说什么也不能错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