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在K线图上看到头肩底形态时,我盯着屏幕足足愣了五分钟——左肩像个小山包,头部深陷谷底,右肩又倔强地隆起,活脱脱一副过山车式的走势图。当时我刚入行三个月,师傅拍着我肩膀说:"这是送钱图形,看到就赶紧买。"结果第二天我就被市场狠狠教育,原来这个"送钱"姿势背后,藏着这么多门道。
你可能也和我当年一样,对着股票软件里这个像人体躯干似的图形发愁。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聊,这个让散户又爱又恨的头肩底到底怎么回事。先说个冷知识:1948年《股市趋势技术分析》首次系统描述这个形态时,作者特意强调"必须伴随成交量验证",可惜现在很多新手连这个基本常识都不知道。
真正的头肩底由三个部分组成,咱们拿去年新能源板块某龙头股的经典走势举例。左肩形成时,股价先跌到A点,反弹到B点,这时候成交量开始温和放大。接着恐慌性杀跌砸出更低的头部C点,有趣的是这时候成交量反而缩了,说明主力在悄悄吸筹。当股价第三次下探到右肩D点时,你猜怎么着?成交量比左肩还小,这时候就该瞪大眼睛了。
最关键的信号出现在颈线突破那一刻。去年12月那波行情里,某标的突破颈线时成交量突然暴增3倍,随后三个月走出一波45%的行情。但这里有个陷阱:如果突破时量能不足,很可能是个假突破。我有个朋友去年就栽在这,他到现在都记得那个周五下午,眼巴巴看着股价冲高回落时的心跳声。
说到这儿你可能要问:凭啥这个图形就管用?其实原理很简单,左肩是空头最后的疯狂,头部是主力建仓区,右肩则是清洗浮筹的过程。当颈线被有效突破,意味着所有套牢盘都解套了,上方再没压力位。不过要注意,这个形态在周线级别的准确率比日线高得多,这也是为什么职业交易员都爱用周K复盘。
去年我用这个技巧抓到过两次大行情,但也有翻车的时候。记得有次看到某消费股走出完美头肩底,兴奋得像个孩子似的满仓杀入,结果碰上财报暴雷,形态直接走形。这事儿让我明白个道理:技术分析得配合基本面,就像炒菜得掌握火候,光看菜谱可不行。
说到这不得不提我现在用的希财舆情宝,这工具简直是为技术派量身定做的。上周刚出现个头肩底雏形,舆情宝突然弹出消息提醒:"该股被三家机构下调评级"。你看,这就是信息差的力量——技术面刚摆好姿势,基本面突然捅刀子,要不是提前知道这个消息,估计又得交学费。
其实头肩底最考验人的是耐心。右肩构筑通常需要2-3个月,这期间股价来回震荡,能把人折磨得怀疑人生。我有次守了87天,在第86天差点割肉,结果第二天直接跳空高开。现在回想起来,要是当时有舆情宝的每日报告,看看机构调研动态和消息面变化,估计能少掉不少头发。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任何技术形态都不是圣杯。有段时间我沉迷于找各种头肩底,后来发现过度交易反而赚不到钱。现在我的策略是每月重点跟踪3-5个形成中的形态,配合舆情宝的AI解读,筛选出消息面和技术面共振的标的。别说,这种打法既省时间胜率又高,每天花在盯盘上的时间从6小时压缩到1小时,省下来的精力还能研究行业趋势。
(想实时监控自选股动态?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免费体验希财舆情宝,现在注册还送3天VIP权限。每天不到1块钱,让AI帮你盯消息、判多空,投资本该这么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