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铅的自然属性和应用
1、铅的自然属性
铅是常用的有色金属,其年产销量在有色金属中排在铝、铜和锌之后的第四位。铅的化学符号是Pb(拉丁语Plumbum),原子序数为82,是所有稳定的化学元素中原子序数最高,密度11.34g/cm3,熔点327.5℃,沸点1740℃,有较强的抗放射性穿透的性能。铅是一种银灰色有光泽的重金属,在空气中易氧化生成一层氧化铅或碱式碳酸铅,使铅表面失去光泽并防止进一步氧化。铅的导电性能相当低,抗腐蚀性能很高,质柔软,延性弱,展性强。
2、铅的主要用途
铅的消费领域集中在铅酸蓄电池、电缆护套、铅箔及挤压产品、铅合金、颜料及其他化合物、弹药和其他方面,其中铅酸蓄电池是铅消费最主要的领域,2009年美国、日本和中国铅酸蓄电池耗铅量所占比例分别达到了86%、86%和81.4%。基于环保的要求,其他领域中铅的消费都比较低。
铅在没有任何物理和化学性能损失的情况下,可以完全回收,可进入循环链的铅有90%得到回收。
3、世界铅资源分布
地壳中的铅常与锌、铜共生,构成铅锌矿或铅锌铜矿,其中除铅、锌、铜外,一般还含有金、银、铋、镉、铟、锗、锡等金属。因此,铅矿石需要通过预先选矿得到含铅40-70%的精矿才能进行冶炼。
世界铅储量比较丰富,资源潜力较大,加上高再生率,能够满足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需要。数据表明,世界铅资源有广阔的勘察前景。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公布的资料显示,1999-2009年间,世界铅的储量和储量基础分别增加了23.4%和18.9%。世界铅储量和储量基础在2009年分别增加到7900万吨和1.7亿吨。按照2009年世界铅精矿产量380万吨计算,世界铅储量和储量基础的静态保证年限分别为20.8年和44.7年。
据2013美国地质调查局公布的资料,2012年世界已查明的铅储量增加至8900万吨。全球铅资源分布相对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北美、中国等国家和地区。
二、我国精炼铅的生产
全球实现了工业化的铅冶炼工艺有前苏联的氧气闪速熔炼-电热还原法(基夫塞特(Kivcet))、QSL炼铅、富氧顶吹浸没熔炼法(ISA和Ausmelt炼铅)、卡尔多转炉炼铅、鼓风炉炼铅、氧气底吹炼铅(SKS)等。中国铅锌冶炼工艺水平不断提高,产能和产量快速增长,氧气底吹炼铅(SKS)法在我国有较多生产线,都代表了世界先进的生产工艺。
中国铅冶炼产量从2000年开始步入快速增长通道。2000年我国精炼铅产量为110万吨,2003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精铅生产国,2012年我国精炼铅产量为464.6万吨,占世界精炼铅产量的44.3%。我国精铅的产能、产量分布非常集中,主要集中于河南、湖南、云南、安徽和广西等省份,其中,河南是唯一一个产能达到100万吨以上的省份,产能占到全国总产能的大约1/4,上述五个省份中,除安徽主要以再生铅为主外,其他省份都以原生铅为主。
三、我国精炼铅的消费
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积极带动了铅的消费。2000年我国精炼铅消费量为66万吨,2004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精铅消费国,2012年我国精炼铅消费量为467.3万吨,占世界精炼铅消费量的44.5%。
中国铅的主要用途是生产铅酸蓄电池,用于铅酸蓄电池的铅消费量在铅总消费量的比例大约为80%,其次是氧化铅,其他还包括铅材和铅合金、铅盐、电缆等。中国汽车、通信、金融、电力、交通、电动自行车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铅酸电池产业的迅速成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铅酸蓄电池生产国和出口国。
四、我国精炼铅的进出口
据中国海关统计, 2012年我国精炼铅进口量为0.68万吨,与2011年进口量基本持平,这与近年来我国铅冶炼产能持续扩张引发国内供求关系过剩紧密相关。另一方面,2012年我国精炼铅出口0.22万吨,继续下降。我国精炼铅进口量和出口量保持较低水平也与我国对精炼铅执行3%进口关税、10%出口关税有关。
我国对矿产品长期实施鼓励进口限制出口的政策。1995年以前,中国铅精矿的进出口量很小,出口量超过进口量。1995-1999年间,铅精矿出口量维持在1-3万吨的水平。2000年以后,随着国内铅冶炼产能的迅速扩张,精矿出口微乎其微,进口精矿的比重大幅提高。2012年我国铅精矿进口量为181.5万吨,比2011年同比增加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