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坐在电脑前翻着粉丝留言,发现有个问题几乎每个月都会被问上七八次:"等本等息和等额本息到底有什么区别?"去年我帮表弟算装修贷款时就栽过跟头,当时以为两种方式差不多,结果一算总利息差了整整1.6万。今天咱们就把这事儿掰碎了说,保证你看完能省下不少冤枉钱。
先说个反常识的真相:90%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签的是哪种还款方式!银行客户经理递合同的时候,经常就是一句"月供差不多",但这里面的门道可比你想象的深多了。去年有个粉丝在借呗借了3万,前三个月还的利息占总还款额的70%,这就是典型的等本等息陷阱。
咱们先看最要命的三点区别。第一是"利息怎么算",等本等息每个月利息都按最初借款总额计算,哪怕你已经还了10期本金。而等额本息是利随本减,随着本金减少,利息也跟着降。举个例子,你在360借条借10万分12期,等本等息的实际年化利率要比等额本息高出近8%,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第二是"提前还款划不划算"。去年我邻居急着卖房,想把分期乐的5万贷款提前结清,结果发现等本等息提前还款根本不减利息,白白多交了大几千。要是换成度小满的等额本息,提前还6期能省下近40%的利息,你说气不气人?
第三是"适用人群完全不同"。等本等息适合短期周转,像洋钱罐这种能随借随还的产品,借三个月应急确实方便。但要是打算借两年以上,天下分期的等额本息方案能比同类产品每年省下15%的利息,这省下的钱都够给孩子报个兴趣班了。
说到这儿必须提醒各位,千万别被"低月供"迷惑!上周有个95后姑娘跟我说,她在某新平台借的等本等息贷款,表面看月供比等额本息低200块,结果两年多还了1.2万利息。我帮她重算了下,要是选借钱呗的等额本息方案,同样的额度能少花近三千。
现在教你们个绝招:打开任意贷款APP,找到"还款计划表",重点看前3期和最后3期的利息变化。要是利息从头到尾纹丝不动,九成是等本等息;要是后期利息越来越少,基本就是等额本息。这个方法我教过上百个粉丝,比客户经理说的都准。
最后说点掏心窝的话。每次看到年轻人因为不懂这些门道多花冤枉钱,我就想起自己刚入行时吃的亏。现在市面上像小橙借款这种新平台,虽然名气不大,但年化利率明明白白写在首页,反而比某些大平台实在。要我说啊,选贷款就跟找对象似的,合适最重要。
(突然想起上个月有个粉丝在评论区哭诉,说他因为搞混这两种方式多还了五万,气得我当场摔了计算器。你们要是也有类似经历,赶紧去文末的贷款严选入口重新测算,现在新用户还有专属优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