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个老同学找我诉苦,说他在某网贷平台借了2万应急,结果利滚利越还越多,现在竟然同时在用5个APP拆东墙补西墙。"我现在看到催收电话手都抖,可又不敢告诉家里人..."听到这里我后背发凉,赶紧打断他:"赶紧刹车!你知道现在很多年轻人征信黑名单,都是被'以贷养贷'这个无底洞给害的吗?"
说实话,我特别理解这种拆了东墙补西墙的无奈。去年有个客户王姐,在美容院打工月入6000,为了给孩子凑补习班费用,先在某平台借了8000,结果3个月后要还的利息比本金还多。她偷偷用新平台借款还旧债,半年时间滚成5万债务。最后实在扛不住来找我时,征信报告上已经躺着6条逾期记录。
为什么说以贷养贷比直接逾期更可怕?第一道催命符就是"利息叠罗汉"。比如你在A平台借1万,年化利率24%,分12期每月要还945元。要是第三个月工资没到账,再向B平台借3000块救急,按同样利率计算,三个月后这笔3000块就会变成3800块要还的债。有个网友在知乎晒出账单:他原本2万的债务,通过7个平台周转,两年时间硬是滚到18万。
更扎心的是征信损伤。银行信贷部的朋友告诉我,现在很多网贷都接入了央行征信系统。你每申请一个新平台,征信报告就会多一次"贷款审批"记录。有位网友在论坛哭诉,他半年内申请了12次网贷,结果买房贷款直接被拒,银行经理指着他的征信记录直摇头:"你这征信跟筛子似的,谁敢放款?"
说到这我想起上个月处理的一个案例。95后小张在深圳送外卖,为了还网贷竟然同时注册了9个借款APP。最夸张的是,他凌晨三点还在抢单跑腿,就为了凑当天到期的还款。后来我们帮他算了一笔账:如果当初选择逾期,虽然会有3个月征信记录,但总债务只有3万;而东拆西补两年后,实际还款金额高达8.2万,还搭进去两年提心吊胆的日子。
当然,我不是鼓励大家逾期。这里教你们三个应急锦囊:第一招叫"债务冷冻",主动联系平台协商延期还款。有个客户李哥就是用这招,把某平台的12期还款计划延长到18期,月供压力直接减半。第二招是"债务重组",把高息网贷置换成年化利率7.2%起的银行信贷产品。第三招最关键——选择正规平台周转,比如这几个我验证过的渠道:
洋钱罐(年化利率7.2%-24%,最快5分钟到账)适合有社保的上班族;分期乐(最高20万额度,可分36期)对网购族特别友好;新上线的小橙借款(年化利率最低6.8%),有公积金的朋友通过率超高。不过要提醒大家,这些平台虽然正规,但千万别同时申请多个!有客户实测,集中申请3家平台,通过率能从70%暴跌到30%。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去年处理了200多例债务咨询,发现80%的"征信黑户"都是被以贷养贷拖下水的。有个大姐的话让我记到现在:"要是早知道后果,我宁可当时厚着脸皮找亲戚借钱。"所以朋友们,遇到难关别自己硬扛,点击文末的贷款严选入口,我们有专业顾问帮你规划正规的周转方案。记住,止损永远比补救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