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页 他的笔记他的评论他的文章他的问答他的视频
他的笔记
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持续回暖但面临挑战
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持续回暖,今年前7个月,五大上市保险公司旗下的人身险业务原始保费收入合计约1.23万亿元,同比增幅扩大至2.64%。平安人寿、中国人寿、人保寿险保费收入增幅领先,分别增长6.4%、4.4%和1.5%。然而,太保人寿和新华保险保费收入同比有所下滑。

业内人士认为,人身险保费收入增长可能是因为银行存款利率下降背景下居民储蓄需求增加。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人身险预定利率下调可能会影响人身险产品的吸引力,使销售难度加大。

根据相关规定,自2024年9月1日起,新备案的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降至2.5%;自10月1日起,新备案的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降至2%,新备案的万能型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上限降至1.5%。业内认为,这可能会对人身险业务后续的保费收入造成压力。
阅读全文
2024-08-19
上半年四家养老险公司合计亏损超16亿 业绩压力倒逼转型
上半年四家养老险公司合计亏损超过16亿元。国寿养老和国民养老实现了盈利,而泰康养老、大家养老、恒安标准养老、新华养老则处于亏损状态。

业绩亏损反映出养老险公司面临的转型压力。去年底发布的《养老保险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养老险公司聚焦养老主业,并给予三年过渡期。短期健康险业务被叫停,养老险公司需要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

多家养老险公司正在重新定位,推进业务结构调整,剥离非养老业务。同时,通过高管调整、增资引战等方式为转型发展蓄力。未来养老险公司应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参与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创新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
阅读全文
2024-08-16
保险业分支机构持续裁撤超九千家的背后原因分析
保险业分支机构裁撤潮仍在继续。2024年1月1日至8月10日,已有超千家保险公司分支机构退出市场。从2020年至2023年,退出市场的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数量分别为971家、2197家、2966家、2060家。这意味着,在短短4年半的时间内,已有超过9000家保险机构被裁撤。

头部寿险公司是撤销网点的主力军,年内撤销分支机构超过300家。其中,太保寿险年内撤销分支机构超过110家,中国人寿、泰康人寿、平安人寿均撤销超过60家。这些被撤销的分支机构主要分布在三四线城市的营业部和营销服务部。

业内人士认为,这一调整主要是因为寿险公司顺应战略发展需要,追求降本增效。近年来,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提质增效成为保险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在“报行合一”政策的影响下,行业佣金大幅下降,迫使保险公司采取措施来完成相应的业绩目标,包括开源节流、减支增效和清虚提质。

寿险公司人力的大幅下降也是导致分支机构裁撤的一个重要原因。从2019年的912万名保险代理人减少到2023年底的281.34万名,降幅近70%。随着寿险代理人数量的下降,寿险公司面临营销和服务效率的压力,因此需要重新评估分支机构的运营成本和效率,撤销部分效益不佳或难以维持的分支机构成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营效率的重要手段。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2024陆家嘴论坛上表示,保险行业的改革必须在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的路上,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实现降本增效。围绕“报行合一”的政策,险企的经代和银代业务改革将持续深化。业内人士建议,险企应根据自身情况,在品牌特色、产品、渠道、服务等方面寻求突破和提升。
阅读全文
2024-08-15
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及市场影响分析
人身险产品3.0%预定利率下调渐行渐近
- 寿险预定利率3.0%即将下调。
- “固定收益3.5%”的宣传开始浮现。

消费者反馈
- 消费者收到疑似中国人寿营销短信,宣传“固定收益在3.5%左右”的产品。
- 消费者疑惑为何还有3.5%收益的产品在售。

业内人士解释
- 所谓“固定收益3.5%”可能是指预期收益,而非实际预定利率。
- 实现3.5%收益预计需15到20年的投保期。

中国人寿回应
- 短信格式与官方不符,非官方发送。

社交平台现象
- 类似宣传在社交平台增多。
- “炒停售”现象再现。

预定利率概念澄清
- 预定利率与产品收益无直接关联。
- 预期收益实现需视产品类型、投资期限等因素。

监管动态
- 监管部门计划下调人身险预定利率。
- 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拟从3%降至2.5%。
- 投资型保险产品调整涉及分红险和万能险。

行业影响
- 预定利率下调有助于降低保险公司利差损风险。
- “炒停售”可能导致市场乱象。

预定利率下调时间表
- 不同产品有不同的下架时间。
- 部分公司增额终身寿险产品预计8月底前下架。
- 分红险产品预计9月底前下架。
阅读全文
2024-08-01
银行降息与险企预定利率下调趋势分析
银行降息与险企预定利率下调

- 背景:随着银行降息,保险公司的预定利率也相应下调。
- 趋势:预定利率的下调速度加快,正全面进入“2”时代。

险企动态

- 案例1:7月25日,某寿险公司宣布停售3%定价的产品,包括终身寿险在内的7款产品,自2024年8月1日起执行。
- 案例2:6月30日,另一寿险公司停售预定利率为3%的增额终身寿险,并于7月推出预定利率为2.75%的产品。
- 案例3:近期,有保险公司备案了一款预定利率为1.75%的分红险产品。

业内观点

- 压力增加:持续下降的利率和资本市场波动导致投资收益率下滑,增加了险企的利差损风险和再投资风险。
- 监管会议:7月中旬,监管部门组织头部保险公司召开闭门会议,讨论预定利率为3%的产品下架问题。
- 调整意见:多数保险公司同意下调预定利率,但在调整时间上有分歧。

预定利率概述

- 定义:预定利率是指保险公司因使用客户资金而承诺给予客户的年复利回报。
- 调整历程:
- 2023年8月1日起,传统寿险预定利率不超过3%,分红险不超过2.5%,万能险不超过2%。
- 当前环境下,预定利率下调步伐加快。

利率环境

- 降息举措:7月,中国人民银行多次下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LPR、MLF操作利率。
- 银行反应:国有六大行及多家股份制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幅度不同。
- 影响:有助于缓解险企面临的“利差损”压力。

监管导向

- 目标:控制负债成本,防范利差损风险。
- 措施:强化资产负债管理,调整产品结构。
- 重点:防控重点领域金融风险。
阅读全文
2024-07-31
55岁一次交15年保险需要多少钱
情况一:交基本养老保险

1.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 一般不允许一次性补缴15年。
- 单位欠缴情况下,可要求单位补缴。
-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如累计缴费不足15年,可延长缴费至满15年。
- 2011年7月1日前参保者,延长缴费5年后仍未满15年,可申请一次性补缴至15年。

2.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 允许一次性补缴15年。
- 补缴费用根据当地规定,通常提供多个缴费档次供参保人选择。
- 举例:若每年最低缴费为200元,一次性补缴15年需支付3000元。

情况二:交商业保险

# 例子:民生如意多多两全保险
- 45岁男性投保,保至60岁(15年),保额10万。
- 一次性缴纳保费199076元。
- 保险期满,保险公司返还100%保额+已交保费(共299076元)。
- 身故或全残赔付:
- 18岁以下:100%已交保费
- 18-40岁:160%已交保费
- 41-60岁:140%已交保费
- 61岁以上:120%已交保费

养老保险断交的影响

- 减少退休后每月领取的养老金金额。
- 缴费总额减少导致退休待遇降低。
- 在某些地区,必须连续缴费满15年才能领取养老金,断交可能不符合这一条件。
阅读全文
2024-07-30
中国人寿保险靠谱吗?
中国人寿保险可靠性分析

一、背景实力
- 发展历程: 成立于1949年,历经数十年发展成为国内保险市场领军者。
- 行业地位: 属于世界500强企业和中国品牌500强,享有崇高声誉。
- 荣誉与监管: 获得多项荣誉,由中国保监会监管,确保安全性和投保人利益不受损。
- 国家保障: 即使出现经营问题,国家也会妥善处理并确保保单有效性。

二、产品优势
- 多样化险种: 提供意外险、财产险、重疾险、车险及养老险等多种保险产品。
- 个性化需求: 针对不同人群设计细分产品,满足个性化保险需求。
- 实惠价格: 完善销售渠道体系降低了成本,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价格。
- 专属保险: 推出针对特定人群(如少儿、女性、老人)的专属重疾险产品。

三、服务品质
- 客户导向: 以客户需求为核心,提供定制化保障方案。
- 高效团队: 拥有卓越的销售和理赔服务团队,确保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 广泛服务网络: 通过全国3000家服务单位及95519客服热线提供全方位服务支持。
- 便捷服务: 支持多渠道咨询、查询、投诉等服务,确保客户体验。

结论
中国人寿保险凭借其强大的背景实力、多样化且实惠的产品以及高品质的服务,在行业内表现出色,是值得信赖的选择。
阅读全文
2024-07-30
无人驾驶车险该如何定价?
无人驾驶技术进展与应用

- 百度的自动驾驶服务平台“萝卜快跑”已在12个城市提供载人测试运营服务。
- 截至2024年4月19日,“萝卜快跑”累计提供超过600万次乘坐服务,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市场接受度与需求增长

- 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提供了300多万次乘坐服务,其中第四季度提供约83.9万次乘坐服务,同比增长49%。
- 2024年第一季度提供约82.6万次乘坐服务,同比增长25%,表明市场接受度和需求持续增长。

无人驾驶车辆事故责任与保险挑战

- 随着无人驾驶技术普及,事故后的责任认定和赔偿成为重要议题。
- 无人驾驶汽车保险处于探索阶段,保险公司对其研发持谨慎态度。
- 现行保险框架不足以覆盖无人驾驶技术的特殊风险。

法律与道德风险

- 无人驾驶汽车面临的法律与道德风险不同于传统车辆,需要新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使用。

保险产品形态变化

- 自动驾驶技术改变保险产品形态,需关注软硬件安全性能及新型风险。
- 车险焦点从人为驾驶风险转向机器驾驶风险。

保险需求变化

- 无人驾驶汽车保险需求更加复杂,需开发专属保险产品。
- 车机制造商、软件提供商等的责任保险需求增加。

定价策略变化

- 自动驾驶车险定价策略需考虑多维度因素,包括驾驶区域、行驶里程等。
- 无人驾驶技术有望降低事故率,进而降低保险费用。
阅读全文
2024-07-30
百万医疗险一年多少钱,百万医疗险价格表
一、成人百万医疗险价格:
1. 平安长相安百万医疗险:
- 0岁:410元/年
- 10岁:196元/年
- 20岁:191元/年
- 30岁:226元/年
- 35岁:320元/年
- 40岁:410元/年
- 50岁:1048元/年

2. 太平洋蓝医保百万医疗险:
- 0岁(有社保):432元/年;(无社保):950元/年
- 10岁(有社保):202元/年;(无社保):444元/年
- 20岁(有社保):198元/年;(无社保):407元/年
- 30岁(有社保):238元/年;(无社保):544元/年
- 40岁(有社保):423元/年;(无社保):928元/年
- 50岁(有社保):1061元/年;(无社保):2335元/年
- 家庭投保优惠:95折,共享1万元免赔额

3. 中国人保金医保百万医疗险:
- 0岁(基础责任):503元/年;(基础责任+特药):388元/年
- 15岁(基础责任):196元/年;(基础责任+特药):152元/年
- 20岁(基础责任):239元/年;(基础责任+特药):184元/年
- 30岁(基础责任):298元/年;(基础责任+特药):226元/年
- 50岁(基础责任):1558元/年;(基础责任+特药):1115元/年
- 附加特定重大疾病保险金:最低13元/年,10万保障
- 附加津贴:最低6元/年,200元/天重疾住院津贴

4. 众安尊享e生百万医疗险:
- 0-4岁(有社保):769元/年;(无社保):1659元/年
- 5-10岁(有社保):269元/年;(无社保):554元/年
- 11-15岁(有社保):142元/年;(无社保):302元/年
- 16-20岁(有社保):195元/年;(无社保):354元/年
- 21-25岁:有社保245元/年,无社保500元/年
- 26-30岁:有社保308元/年,无社保659元/年
- 31-35岁:有社保403元/年,无社保920元/年
- 36-40岁:有社保497元/年,无社保1279元/年

二、少儿百万医疗险价格:
1. 平安好医保少儿百万医疗险(有社保):
- 0-2岁:889元/年
- 3-4岁:506元/年
- 5-9岁:440元/年
- 10-18岁:411元/年

2. 人保金医保少儿长期百万医疗险(0免赔,有社保):
- 0-2岁:768元/年
- 3-4岁:438元/年
- 5-9岁:378元/年
- 10-13岁:358元/年
- 14-17岁:348元/年

三、老人百万医疗险价格:
1. 平安孝心福·怡康宝综合医疗险(新保有医保):
- 60-65周岁:700元/年
- 66-70周岁:1120元/年
- 71-75周岁:1380元/年
- 76-80周岁:1720元/年
阅读全文
2024-07-29
泰禾人寿成香港首家被接管人寿保险公司
1. 2024年7月26日,百慕达最高法院委任Deloitte Financial Advisory Ltd.的Marcin Czarnocki、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的黎嘉恩和甘仲恒,以及德勤咨询(香港)有限公司的郑文龙为泰禾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的联合临时清盘人,以保障保单持有人利益。

2. 香港保监局与百慕达金融管理局就泰禾人寿的监管行动保持紧密协作。委任联合临时清盘人的目的是分隔泰禾人寿的资产,以保障其保单持有人利益。

3. 2024年7月26日,香港保监局委任黎嘉恩、甘仲恒和郑文龙为泰禾人寿的共同及各别经理,全面接管公司事务及资产。

4. 香港保监局自2020年年中开始对泰禾人寿施加监管措施,促请公司管理团队及主要股东寻求修复方案。

5. 泰禾人寿至今仍未提交2022年度及2023年度的经审核财务报表,未能兑现引入新策略投资者的承诺,企业管治问题有待改善。

6. 泰禾人寿的主要股东涉及多宗被追讨债务的法律诉讼,委任经理以保单持有人最佳利益为依归,尽快核实公司财务状况及偿付能力。

7. 泰禾人寿官网公告称,经理的任务是维持公司营运,保障保单持有人利益,现有保单不受经理任命影响,公司将维持正常业务运作。

8. 截至2024年3月31日,泰禾人寿有效保单超过92000份。

9. 香港保监局已向泰禾人寿施加资产分隔措施,强化公司履行保单责任的能力。

10. 泰禾人寿前身为大新人寿,2017年被泰禾投资收购。泰禾集团出现债务违约后,泰禾人寿受影响。

11. 泰禾集团曾计划购买泰禾投资持有的永兴达企业100%股权,但因不确定性终止重组事项。2023年7月,泰禾集团被深交所终止上市。
阅读全文
2024-07-29
<
1
2
3
4
5
>
跳至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