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页 他的笔记他的评论他的文章他的问答他的视频
他的笔记
上半年5家险企共揽保费1.7万亿
- 2024年上半年,5家A股上市险企共揽保费17631.7亿元,同比增长3.03%。
- 上市险企保费收入呈现“四升一降”格局,中国人寿以4896亿元保费收入位居榜首,中国平安以4.66%的同比增速领先。
- 寿险板块整体回暖,人保寿险单月增速达30%;财险业务稳健增长,车险增速放缓,非车险部分险种表现突出。
- 除新华保险同比下降8.36%外,其余4家险企均实现正增长。新华保险保费收入下降可能与“报行合一”政策影响和业务结构调整有关。
- 寿险板块中,中国人寿、平安人寿、人保寿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太保寿险和新华保险保费收入下降。
- 寿险公司主动停售3.0%增额终身寿险,预计对板块产生利好,6月人保寿险增速达30.08%,平安人寿增速16.2%。
- 预定利率下调趋势下,险企利差损风险缓解,预计上市险企二季度新业务价值率同比改善。
- 三季度新单增长压力有望缓释,去年基数走低,新上市预定利率2.75%的增额终身寿险短期利好需求释放。
阅读全文
2024-07-23
增额寿险3.0%还有必要买吗?
增额寿险3.0概述
- 特点:保额随时间增长,提供长期保障;灵活性高,可调整保险金额;具有投资收益性;可随时解除合同但可能需支付手续费。
- 优点:稳定收益,灵活支取,保障功能,税收优惠。
- 缺点:投资期限长,收益相对较低,风险较高,理解难度高。

购买增额寿险的注意事项
1. 了解保险条款:包括保险期限、金额、责任等。
2. 评估自身需求:根据经济、健康、家庭状况评估保障需求。
3. 选择合适的缴费方式:一次性缴清或分期缴费。
4. 注意保险期限:根据需求选择长期或短期。
5. 了解保险公司信誉:选择信誉好的保险公司。

购买建议
- 明确保险需求,根据年龄段和职业选择保险类型。
- 阅读保险合同,了解保险细节,考虑保险公司信誉和理赔服务。
- 考虑经济状况,合理分配保险费用。
- 注意购买渠道,确保保险有效性。

结论
增额寿险3.0是一款具有投资收益和保障功能的保险产品,但其是否适合购买需根据个人情况综合考虑。购买时应关注保险条款、自身需求、缴费方式、保险期限和保险公司信誉,以确保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
阅读全文
2024-07-22
国寿第一、平安第二、人保第三!上市险企上半年保费收入出炉
1. 上市险企上半年原保费收入情况:
- 8家上市险企累计原保费收入1.83万亿元,其中6家增长,2家下降。
- 阳光保险、众安在线、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保分别同比增长12.73%、5.34%、4.66%、4.13%、3.34%、2.37%。
- 国华人寿、新华保险分别同比下降13.28%、8.36%。

2. 上市寿险公司上半年原保费收入情况:
- 7家上市寿险公司累计原保费收入1.2万亿元,同比增长2.17%。
- 阳光人寿、国寿寿险、平安人寿、人保寿险增长,国华人寿、新华保险、太保寿险下降。
- 6月单月,7家寿险公司原保费收入合计1958.11亿元,同比增长8.15%,阳光人寿增幅最高,达36.49%。

3. 上市财险公司上半年原保费收入情况:
- 5家上市财险公司累计原保费收入6253.12亿元,同比增长4.85%。
- 阳光产险和太保产险增幅分别为12.41%和7.7%。
- 6月单月,4家财险公司保费收入同比增长,众安在线同比下滑12.55%。

4. 寿险公司保费增速放缓原因:
- 新单增长较慢,个险业务和团体业务新业务分别同比减少5.69%和1.26%。

5. 财险公司车险低速增长原因:
- 上市险企财险板块6月保费增速提升,主要由非车险业务推动。

6. 行业展望:
- 三季度寿险新单增长压力有望缓释,个险渠道代理人分级制度实施,银保渠道手续费支付流程规范。
- 新能源车险自主定价系数扩大后,新能源车险更高的车均保费有望带动行业整体保费收入增长。
阅读全文
2024-07-22
累计73款惠民保产品停售,占比超过1/4
惠民保产品近年来在市场上经历了显著变化。尽管有声音认为惠民保正逐渐失去市场地位,但实际数据显示,自2015年以来,虽然有73款产品停售,占总产品数的1/4,但惠民保整体仍在发展和成熟。截至2023年11月,全国共推出284款惠民保产品,覆盖30个省份,成为保险业内现象级产品。

市场发展情况:
- 惠民保市场增速放缓,2015年至2023年11月15日,共推出284款产品,其中73款已停售。
- 产品遍布全国22个省份、4个直辖市、4个自治区,其中20个地区有停售产品。
- 东部地区停售产品数量最多,但停售率最低,显示市场自我优化和升级。

产品特征与运营表现:
- 城市定制产品停售率较高,省级统筹产品停售率较低。
- 多数停售产品运营周期短,集中在1~2周期。
- 2020年上线的产品停售率较高,后期上线产品运营表现相对良好。

政策与市场因素:
- 政策变化是产品退市的主要因素,如养老保险公司退出短期健康险业务。
- 政府合并处理当地惠民保产品,减少市场无序竞争。
- 市场选择和产品迭代也是停售的重要因素。

破局策略:
- 惠民保需兼顾商业属性和普惠属性,尊重商业保险的经营属性,同时政府需发挥支持引导作用。
- 产品设计应建立消费者需求导向思维,关注不同年龄层需求,建立分层方案。
- 产品运营要保证优化与合规,运用科技赋能和数据优化,提升服务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总体来看,惠民保作为普惠保险的代表,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不断调整,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阅读全文
2024-07-22
保险退保能退回来多少保费
1. 退保金额的影响因素:
- 退保金额取决于投保人是在犹豫期还是非犹豫期退保。
- 犹豫期内退保,保险公司应全额退还保费,最多收取工本费。
- 非犹豫期退保,保险公司退回现金价值。

2. 现金价值的查询:
- 现金价值表通常位于合同的中部或尾部。
- 部分合同现金价值已计算好,直接查看对应年份即可。
- 部分合同需要自行计算现金价值。
- 消费型保险的现金价值较低,返利或分红型保险可能较高。

3. 退保方式:
- 投保人可以选择线上或线下退保。
- 线上退保通常在保险公司官网进行,通过在线客服获取退保链接并填写资料。
- 线下退保需携带有效合同、最后一次缴费单、身份证、银行卡及填写好的申请书前往门店。

4. 退保流程:
- 到达门店后,会有专人接待并提供退保指示。
- 通常门店会先尝试劝说投保人不要退保,若劝说不成功则进行退保处理。
- 提交资料后,投保人需回家等待结果。
- 保险公司会在结果出来后电话联系投保人,确认无误后进行退款。
阅读全文
2024-07-19
A股五大险企上半年总揽保费1.76万亿
1. 上半年,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五家保险公司共揽收保费1.76万亿元,同比增长3%。其中,新华保险保费收入同比下滑8.4%,其他四家公司保费收入均有所增长。

2. 寿险公司方面,五家寿险公司上半年合计实现原保费收入1.12万亿元,同比增长2.1%。中国人寿和平安人寿保费收入增长较为显著,而太保寿险和新华保险保费收入有所下滑。

3. 6月30日,部分保险公司停售预定利率为3%的增额终身寿险,7月1日上市预定利率2.75%的增额终身寿险。6月单月,五家寿险公司合计实现原保费收入1845.33亿元,同比增长7.55%。

4. 健康险公司方面,平安健康和人保健康上半年分别实现保费收入94.34亿元和362.31亿元,同比增长13%和7.4%。

5. 展望下半年,随着监管引导行业降低负债成本,人身险公司价值率有望持续改善。新单成本随预定利率不断下行,传统险预定利率从3.5%到3%再到2.75%。

6. 财险方面,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和太保产险上半年共实现原保费收入5854.21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太保产险增速最快,同比增长7.7%。

7. 车险保费收入增速位于2%至3.5%区间,受车均保费下滑影响,车险保费增长放缓。未来车险市场或将迎来平稳发展,有利于头部险企提升市占率。

8. 新能源车险自主定价系数扩大后,新能源车险更高的车均保费有望带动行业整体保费收入的进一步增长。
阅读全文
2024-07-19
上半年A股五大险企负债端持续改善
截至7月17日,A股五大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上半年保费收入达到1.76万亿元,同比增长3.03%。7月17日,A股保险板块大幅上涨,个股全面飘红,其中中国太保股价创年内新高。

1. 保费收入增长:
- 负债端持续改善,保费收入同比变化从1月份的-2.58%逐步提升至上半年的3.03%。
- 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保费收入分别同比增长4.1%和4.66%,中国人保和中国太保分别增长3.34%和2.37%,新华保险增长2.12%。

2. 人身险和财产险业务:
- 五大上市险企中,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专注于人身险业务,其他三家同时经营人身险和财产险业务。
- 上半年,A股五大人身险公司保费同比增长2.12%,平安寿险增速最高,为5.1%。
- 财产险方面,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和太保产险保费同比增速分别为3.68%、4.06%、7.70%,总和为5854.21亿元,同比增长4.54%。

3. 新华保险的高质量发展:
- 新华保险聚焦价值增长,推进高质量发展转型,个险渠道核心业务指标正增长,绩优人力规模及人均产能提升。

4. 上半年业绩预期:
- 负债端收入持续改善,预计上半年整体业绩比去年同期改善。
- 国君非银金融团队预计,上市险企加大权益配置,上半年净利润增速较一季度将有所改善。
- 新华保险一季度实现年化总投资收益率4.6%,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6.7%。

5. 下半年预期:
- 信达证券分析师看好保险板块在负债成本调降和资产端估值弹性。
- 权益市场回暖、房地产风险化解、长端利率企稳,预计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改善,支撑短期净利润。
- 预计2024年上市险企净利润增速逐季改善,保险板块估值有望进一步修复。
阅读全文
2024-07-19
A股六大险企上半年保费近1.8万亿,平安增速领先
1. 2024年7月17日,A股保险股全线上涨,其中中国太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新华保险、中国人保和天茂集团等公司股价均有不同程度上涨。

2. 2024年上半年,A股六大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中国平安、新华保险、中国人保、中国太保和天茂集团)共实现保费收入17877.78亿元,同比增长2.76%。

3. 上述六家公司保费规模呈现“四升两降”格局,中国人寿保费规模位居第一,中国平安保费规模第二且增速最高。中国人保和中国太保保费规模也有所增长,而新华保险和国华人寿保费规模则分别同比下降8.36%和13.28%。

4. 寿险业务方面,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和人保寿险保费收入增长,其他公司则出现下滑。财险方面,财险“老三家”保费收入增长放缓,非车险业务增长分化。

5. 中国太保持续推进寿险长航转型,新业务价值增长明显,同时优化产险业务综合成本,平衡发展非车险业务。

6. 2024年上半年,六家寿险公司保费收入呈现“三升三降”态势,平安人寿增速最高。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人保寿险、新华保险和国华人寿合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1460.39亿元,同比上涨1.73%。

7. 6月当月,六家寿险公司合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885.95亿元,同比增长7.3%。除国华人寿外,其他公司均实现正增长,人保寿险和平安人寿分别以30%和16.2%的增速领先。

8. 业内人士分析,一季度寿险公司保费增速受到新规影响,但二季度随着政策消化和销售策略调整,保费增速回升。部分险企调整产品,下架3.0%增额终身寿险产品,上架2.75%产品,预计短期内对销售端产生利好影响。

9. 中国人寿和平安人寿保费增长稳健,主要得益于去年销售旺盛带来的续期业务增长。太保寿险、人保寿险和新华保险则面临业务结构优化压力,开始压降趸缴业务,注重期缴业务和保障型产品销售。

10. 新华保险和天茂集团均表示,公司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了业务结构转型和价值增长,高质量发展成效初步显现。国华人寿按照总体思路推进业务发展,深耕价值业务,持续推动业务结构优化。
阅读全文
2024-07-18
“1元保险”怎被扣费数百元?
1. 江苏陈女士的母亲在某视频平台看到众安保险广告,误以为只需1.6元即可投保重疾险,实际被扣费220余元。

2. 陈女士母亲在与众安保险业务员通话期间,不知情地购买了另一款医疗保险产品。

3. 陈女士认为众安保险存在诱导老人投保的行为,退保过程困难,首次仅退回80余元,投诉后才退回全部保费。

4. 众安保险业务员在母亲询问时未明确回应每月费用,仅要求进行小程序操作。

5. 陈女士多次联系业务员要求退保,对方未正面回应,甚至推销其他产品。

6. 众安保险业务员告知退保流程后,陈女士发现退保界面设计不易操作,首次仅退回部分保费。

7. 黑猫投诉平台上有多名类似经历的投诉人,涉及众安保险虚假宣传和误导老人投保。

8. 众安保险回应称不同保险产品有不同犹豫期,超过时间退保会有损失。
阅读全文
2024-07-18
上半年A股五大险企负债端持续改善
截至7月17日,A股五大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上半年保费收入达到1.76万亿元,同比增长3.03%。保费增速持续向好,负债端收入持续改善。具体来看:

1. 中国人寿:保费收入4896亿元,同比增长4.1%。
2. 中国平安:保费收入4812.68亿元,同比增长4.66%。
3. 中国人保:保费收入4272.83亿元,同比增长3.34%。
4. 中国太保:保费收入2661.87亿元,同比增长2.37%。
5. 新华保险:保费收入988.32亿元。

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专注于人身险业务,其他三家公司同时经营人身险和财产险业务。上半年,A股五大人身险公司保费同比增长2.12%,其中平安寿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速最高,为5.1%。财产险方面,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和太保产险保费同比增速分别为3.68%、4.06%、7.70%。

业内人士预计,上半年上市险企投资端业绩有望比去年同期改善。新华保险上半年在投资端表现良好,一季度实现年化总投资收益率4.6%,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6.7%。信达证券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舫朝看好保险板块在负债成本调降和资产端伴随经济企稳带来的估值弹性。
阅读全文
2024-07-18
<
1
2
3
4
5
>
跳至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