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期资金入市,红利资产最受益?
同壁财经
来源:希财网
在经过连续四天的调整后,红利板块今天迎来了大反弹,中证红利指数开盘涨幅就超过了1%。看到这里,想必大家都有疑问:红利板块的调整结束了吗?现在是否可以参与呢?
我想说,红利资产何时参与都不晚,尤其现在的位置,性价比十分凸显。
一方面,降息趋势下,红利配置优势凸显。
我国因为与以美为首的国家经济周期错位,所以近两年一直位于降息区间,目前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到了1.62%左右,这导致险资、社保等机构投资者以及风险偏好较低的普通投资者,都面临者“资产荒”的压力。
此情此景,股息率常年位于4%以上的红利资产,便可能会成为下一阶段市场中的“香饽饽”。
时间 分红次数 单位分红金额 分红率
2024年 4 0.07 4.49%
2023年 2 0.07 5.03%
2022年 2 0.06 4.32%
2021年 2 0.06 4.13%
2020年 1 0.06 4.85%
来源:Wind,数据截至2024年12月31日。
分红率:年度累计单位分红金额/年末单位净值
数据显示,以中证红利指数为例,其近四年的分红利几乎都高于4%,2023年还一度达到5.03%。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其当前的股息率也达到了5.31%,配置价值凸显。
另一方面,大资金不断流入,或将抬高红利资产的股价中枢。
近两年上面愈发重视资本市场的建设,有意引导长期耐心资本入市,比如上文提到的险资,相关监管政策就在逐步“松绑”,为险资入市提供了更多渠道和空间。在今天上午召开的会议上,上面也披露了具体的数据: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对公募基金,未来三年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每年至少增长10%。
在长期资金的加大流入下,A股的长期股价中枢有望逐步抬高,尤其是像红利资产这类机构资金比较偏爱的标的,或将更加受益。
总之,在降息趋势、长期资金入市的背景下,红利资产有望成为成为下一阶段A股市场中的“黑马”。而像中证红利ETF(515080)这样跟踪中证红利指数的标的,就或可逢低关注,比如在经历了一段调整后的当下,或许就是个不错的“挥杆区间”。
作者:钱袋侦探社
我想说,红利资产何时参与都不晚,尤其现在的位置,性价比十分凸显。
一方面,降息趋势下,红利配置优势凸显。
我国因为与以美为首的国家经济周期错位,所以近两年一直位于降息区间,目前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到了1.62%左右,这导致险资、社保等机构投资者以及风险偏好较低的普通投资者,都面临者“资产荒”的压力。
此情此景,股息率常年位于4%以上的红利资产,便可能会成为下一阶段市场中的“香饽饽”。
时间 分红次数 单位分红金额 分红率
2024年 4 0.07 4.49%
2023年 2 0.07 5.03%
2022年 2 0.06 4.32%
2021年 2 0.06 4.13%
2020年 1 0.06 4.85%
来源:Wind,数据截至2024年12月31日。
分红率:年度累计单位分红金额/年末单位净值
数据显示,以中证红利指数为例,其近四年的分红利几乎都高于4%,2023年还一度达到5.03%。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其当前的股息率也达到了5.31%,配置价值凸显。
另一方面,大资金不断流入,或将抬高红利资产的股价中枢。
近两年上面愈发重视资本市场的建设,有意引导长期耐心资本入市,比如上文提到的险资,相关监管政策就在逐步“松绑”,为险资入市提供了更多渠道和空间。在今天上午召开的会议上,上面也披露了具体的数据: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对公募基金,未来三年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每年至少增长10%。
在长期资金的加大流入下,A股的长期股价中枢有望逐步抬高,尤其是像红利资产这类机构资金比较偏爱的标的,或将更加受益。
总之,在降息趋势、长期资金入市的背景下,红利资产有望成为成为下一阶段A股市场中的“黑马”。而像中证红利ETF(515080)这样跟踪中证红利指数的标的,就或可逢低关注,比如在经历了一段调整后的当下,或许就是个不错的“挥杆区间”。
作者:钱袋侦探社
0
全部回复(0)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