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中最怕什么?对的,就是踩雷!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股民听到有雷,唯恐避之莫及。但说到如何防雷,却依然无从下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今天编就一篇防雷手册,希望以后再也不用担心地雷了。
当你选择好一支股票的时候,你准备买入,这时候你需要判断出此时股票的价格和价值的关系,在价格低于价值的时候买入可以是我们获得更多的收益,判断价格和价值的关系就是估值,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指标来估值呢?主要有市盈率、市净率、盈利收益率、股息率。
投资最难还是对价值与价格偏差的把握,价值就是估值,价格则是时机,关于时机的把握一直是投资者的痛点,什么时间、价格买?买多少?跌了怎么办?等等,人们开始想到用买卖的方法来捕捉时机,市场上一度流行一种网格交易法则,什么是网格交易?如何使用才能有效?下面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
关于投资的方法,尤其是选股的过程,你是先研究行业还是先研究个股,行业是宏观的上,个股是微观的下,上下究竟有什么区别,应该是从上至下还是自下而上,或者上下结合呢?
因为底部最低价只有一个,在买入股票的时候,不可能买在最低点,那么能买在底部区间都算成功的了,问题就在于大多数时候,我们不是买早了就是错过了,对于买入的股票持续下跌怎么办?是补仓还是止损?
芒格提到了格栅思维,也就是运用各学科当中最为基础的理论作为思考的基点,从而指导你的方向,解决重要问题,但为什么明明知道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价值投资为什么这么难?有时候理念没错,方向也是对的,但最后还是收效甚微,可能是你的底层认知出现了问题,把握了问题的方向,但没有找到具体的路径,最难在于落实!
股票投资是广为大众熟知的一类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工具,了解股票投资的风险有助于我们更清楚的了解投资市场和选择适合的自己的投资工具,那么,股票投资都有哪些风险呢?
随着居民财富的不断增加,利率的降低,国家大力鼓励股权直接融资,扶持资本市场,科创板和注册制,并伴随市场几轮大起大落之后,人们的理财意识已经今非昔比,尤其对股市的认识趋向理性,而今年指数基金的大幅增长就可以看出其中端倪,什么指数基金最好?以沪深300ETF介绍如下:
投资者经常在股票投资中碰到这种情况:指数大涨手上持有的个股却略微上涨一下,而指数稍有下跌持仓股票却跟着大跌,这是什么原因?为什么指数涨个股不涨,指数跌个股却跟着下跌?我们需要分别来看待这两个品种以及我们的心态。
所谓回撤就是指账户资产回落的幅度,它一般是指账户最高资产与回落到阶段最低的幅度,也就是这一段时间内资产的(最高-最低)/最高的百分比率,比如一个账户今年的最高资产是100万,最低为50万,那么回撤幅度就是50%,而控制回撤是防了防止资产减少而采取的一种措施,那么控制回撤的方法有哪些呢?
投资致胜的法宝是什么?是体系、理念、原则、技术、资金、心态还是消息?这里面众说纷纭,说好比你在问那种功夫天下第一?如果不抓住本质,那么是回答不了这个问题的,那么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投资整个过程,找到基石,然后来比较下其它投资派别,从而说明为什么是这个而不是那个!
因为成本价的原因,人们对持有的股票的看法发生了主观的判断,如果没有成本的概念,持有等于买入吗?
市场价格每时每刻都在变动,那么账户的资产也在跟着变动,投资者经常面对浮动盈亏神经紧绷,心情也会随着价格而波动,而心态最终会影响到具体的操作,比如去盈补亏:将赚钱的及时获得了结去补亏损的股票,结果涨的大涨,亏的更亏,浮动盈亏究竟怎么处理才算合适的?这要看你怎么看待价格与成本之间的关系。
心理账户是平衡得失的架构,要想得到更多,你得付出更多才行,不配位是件危险的事情,未曾实现的收益都叫预期,落袋为安的才算你的能力,一次的实现可能是运气,持续稳定的成长才能创造奇迹。
心理账户是平衡得失的心理架构,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持有等于买入吗?
心理账户缘于人的记忆,人们会将高峰低谷的体验记在心理,形成人生的经验。心理账户是人们心理的一个账本,是将成本和收入记在心理的行为,有人为调高预期收入延迟计提损失的倾向,是人们得失的心理架构。
心理账户是偏好收益而厌恶损失的过程,就是人为提高预期收益或降低预期亏损的行为。那么它的运行原理是怎么样的?主要要素包括有哪些?
所谓心理账户是指人们为了心理上的安慰,会人为地提高账户预期收益的行为,具体就是偏好盈利而厌恶损失的过程。比如人们习惯将亏损的股票迟迟留在账上,而将盈利的股票过早地进行了结,这就是为什么套了守得住,赚了反而守不住了,那么它是如何发生的呢?
为什么很多股票拿不住?原因还是在于持仓的成本过高,如果你的成本是负的,那么你的心态会好很多,那么不管大盘或个股涨跌都随意淡然,怎么看待持仓成本?
股票投资者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一买就跌,一抛就涨,大买大跌,大抛大涨,满仓必跌,清仓定涨。这是为什么,难道有人盯着你的账户在做盘吗?如何应对把握买卖点的问题恐怕是投资当中最头痛的事情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