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财网客服热线:0731-85127885

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注意事项

佚名            来源:网络转载

理财产品,是由商业银行自行设计或者代理发行,由专业管理人员将募集到的资金投资于股票、债券或其他金融资产,并将投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按理财产品持有者投资份额分配给持有者的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金融产品。 

对于银行理财产品,人们一直有个误解,以为银行理财产品是有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的储蓄,不存在风险。事实并非如此,银行理财产品的本质是金融投资产品,在流动性、风险、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交易方式等方面与银行传统的储蓄业务有着较大的区别,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具有不确定性,部分理财产品甚至会有损失本金的可能。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不要迷信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并不等同于实际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常常出现在理财产品的说明书中,而除了固定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类品种的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等同于到期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外,其他理财产品说明书上的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通常是在过往经验数据的基础上预测得出。银行销售人员口中的“最高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并非没有依据,但需要投资者理性对待,再高的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也不过是纸上的数字。重要的是看它要投资什么资产,用何种投资手段,风险在哪里。

2、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产品类型,不要盲从。不要认为在银行购买就是等同于银行存款,任何理财产品都有一定的风险,不同的理财产品投向领域不同,风险程度也不相同,如股票型基金具有高风险、高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的特征,债券型基金则具有低风险、较低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的特征。在购买时,应充分做好投资评估,注意了解掌握产品的相关知识,如产品的类型和风险、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投资方向和变现情况等。 

3、不要轻易听信销售人员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承诺,不要过于相信银行而轻视了投资风险。有些银行采取承诺固定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或有选择性披露可能性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的形式招徕客户,消费者在购买前一定要做足功课,仔细研究、认真判断后自主决定。销售人员在推销理财产品时往往忽视风险提示,甚至隐瞒风险。银行理财产品以稳健见长,但投资必定伴随风险,即使是固定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的理财产品也可能存在着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因此,对于不懂的理财产品千万不要涉足,对预期年化预期收益计算公式和可能出现的市场风险也要心中有数。

4、保本型理财产品的保本可能附有条件。部分保本型理财产品可能附有投资期限等保本条件,如“投资者在发行期内购买,持有3年期满后,可以获得100%的本金安全保证”。也就是说,三年之内投资者如果需要用钱,照样要承担产品涨跌的风险和赎回手续费。

5、别太关注净值类产品的波动。理财产品的监管逐渐严格以后,产品投向明确、以真实投资资产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为基准、按净值方式分配的“基金化”理财产品越来越多。与购买基金产品类似,购买净值类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将面对更多的不确定性,不仅可能享受更高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也可能出现更大的亏损。从风险预期年化预期收益角度来看,这是银行理财产品中波动最大的,因此产品的管理费一般与业绩挂钩,对投资者的要求也相对高一些。小白勿念。

6、悉心读理财产品说明书。买什么东西都要看产品说明书,这是个好习惯!理财产品最关键看风险。监管机构规定,不同风险评级的产品,只能销售给对应评级以上的投资者。由于对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划分没有统一规定,各家银行对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采用了不同的符号。主要有以下几种:R1级至R5级;数字1级至5级;汉字一级至五级;PR1级至PR5级;一颗星至五颗星;字母A至E等。以上几种表达方式均说明该银行的理财产品风险等级有五个等级,风险按由低到高排列。一般而言,保证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类理财产品,银行会评定为最低风险等级(即一级)的产品;非保本浮动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类理财产品,根据投资标的以及投资比例的不同,会给出二级或三级的风险等级。如风险评级为R2的产品,原则只能销售给风险承受度评级为“稳健”及以上的投资者,不能销售给评级为“保守型”或“谨慎型”的人。银行如销售超出其风险承受力的产品就有误导销售的嫌疑。

银行购买理财产品的人,看重的是银行的信誉,期望在低风险的前提下获得比存款更高的回报。但事实并不乐观,次级债让国外银行暴露出了风险控制问题,由此看来选择银行理财产品也需谨慎,购买前提是充分的了解。对理财产品及其发售银行的了解越多,误入“陷阱”的可能性就越低,在购买前应尽量收集相关信息,产品说明书尤其要看仔细,购买时理性面对销售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