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财网客服热线:0731-85127885

助学贷款的三大心理误区

佚名            来源:网络转载

国家助学贷款正逐步成为公办高校资助贫困家庭学生政策体系的主体,它无疑是一项关系千家万户的好政策,然而,它一路走来并不平坦。在经历种种波折之后,如何才能把这件好事做得更好?

为什么不贷款

在大学里,有这样一群学生,他们家境贫寒,不仅无力支付学费,生活费也捉襟见肘,然而却不愿意去申请国家助学贷款。这是为什么?

“虽然穷,但我也有自尊”。这是一位学生的回答。在他所在的学校里,每一位申请国家助学贷款者都必须在老师和同学面前陈述,说自己家如何贫困,说自己将如何克服困难度过大学生活。这一幕对于那些原本因为贫困而有些自卑的学生无疑是一场考验。为避免尴尬的一幕,一些学生选择了不贷款。

“谁知道毕业后能不能找到工作,找不到工作贷款不好还,不如不贷”。来自一个城市下岗家庭的女学生这样说,她选择了勤工俭学。

“贷款连本带息都要还,不如资助来得省心”。这是一些学生的回答。学校和社会各界出于对贫困学生的关爱所提供的各种资助,不料竟成了一些学生青睐的“免费午餐”。

为什么贷不到款

“考入公办大学的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去学习机会”——这是国家助学贷款设定的目标。事实上,不少申请贷款的学生未能如愿,其中尤以地方院校、高职院校为甚。除了一些不符合条件的申请者外,那些符合条件的申请者又为何被拒?

据某专科学校负责人透露,专科学校大学生助学贷款的审批率比较低。今年该学校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约1017人,最后获得助学贷款学生的审批率只有16.4%。原因在于,申请的学生必须出示由村、乡、父母单位盖章的三级贫困证明,这使许多学生望而却步。而在一些重点本科院校,只需出示村一级的贫困证明,就可以获得贷款。

“高职等院校学生就业不太理想,还贷能力弱,这是银行积极性不高,学生贷款难的原因”,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说。

为什么会欠贷

不时有大学生拖欠国家助学贷款的消息,更有银行将欠贷学生诉诸法律的示例。这其中的原因何在?

“我不是不想还,只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真的很大。”提起拖欠的贷款,电话那头的小王言语中充满了愧疚和无奈。1998年考入武汉某大学,大四时他获得了一笔3600元的贷款。毕业后他所在的公司不是很正规,工资不稳定。今年上半年他的还款期限就到了,3600元钱依然没有着落。

“不是我不想还,只是现在这种情况我拿什么还?”小吴无奈地说。小吴本科就读于吉林大学,4年共贷了15200元。2005年被保送到浙江大学读研后,他再次申请了助学贷款,然而本科时“欠”下的债,眼看就要进入偿还期了。他告诉我们,虽然贷款协议里也表示学生可以提出适当推迟还贷的申请,但并没有具体的操作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