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财网客服热线:0731-85127885

银行理财产品有哪些陷阱?

佚名            来源:网络转载

银行理财产品已经逐渐变为百姓防通胀最广泛的金融工具,但原本百姓心中的这个“至宝”,却也是最遭人诟病的。银率网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上,近三成投资者有过被误导的经历,甚至有银行还存在强制搭售现象。

长期理财品稀缺 保险、基金充当替身

在银行误导现象中,保险被当成银行理财产品销售位居榜首,占比达29.56%。其次是基金,占比达20.13%。券商集合理财以及集合信托产品被当作银行理财产品销售并列第三,占比均为8.18%。

最高分成1.5% 买理财强搭保险存款

此外,调查数据还显示,23.81%的受访用户在购买理财产品中遇到了强制搭售现象。而在强制搭售现象中排在首位的问题为购买理财产品搭售存款,其次是搭售保险。

高息揽储已成银行潜规则。银率网认为,存贷比的考核指标是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被强制要求存款的重要原因。而搭配保险,不仅可以为银行以及业务人员带来0.8%至1.5%的不菲利润分成。据统计,银行保险在销售中,55%的客户属于非本意购买。

办贷款先存款 违规收取贷款手续费

调查显示,两成客户曾被要求“办贷款先存款”。部分银行在放贷前要求客户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或办理大额存款,如果贡献度不够,可能将面临无限期等待的窘境。

23.81%的用户缴纳过“贷款受理手续费”。而根据相关规定,银行在从事贷款业务的过程中,产生的业务费用应由银行支付,这笔费用银行已经从贷款利息收入中得到补偿。

频推高预期年化收益率产品

每到岁末,都是银行发行的理财大热之时。为了揽储年关冲规模,大卖理财产品已成为了各家银行此时必做的规定动作。“理财产品是银行加强中间业务,吸纳和留住存款的重要工具,将来会是银行的生存之本。”银联信分析师钟加勇指出。为了在海量的理财产品中受到顾客的青睐,银行们均使出了混身解数,而提高历史预期年化收益率则效果最为直接。进入12月,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一路上攻,部分产品的历史预期年化收益率已触至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