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大家说的退休金指的就是养老金,而计发基数是计算职工养老金待遇发放标准的重要依据。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员的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1996年以前参加工作)三个部分构成,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基础养老金=(养老金计发基数+养老金计发基数×平均缴费指数)÷2×累计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1%;
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退休年龄对应的计发月数139;
过渡性养老金=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视同缴费年限×1.3%。
其中,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在岗平均工资×平均缴费指数。
从计算公式看,当其它条件保持不变时,计发基数越高,养老金也就越高。
计算示例:
目前北京2023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是11525元,2022年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11297元,目前使用的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上限标准为33891元、下限标准为6362元。假设某北京企业退休职工一直按最低缴费基数缴纳30年,年满60岁退休的养老金为:
基础养老金=(11525+11525×0.56)÷2×30×1%=2696.9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6362×8%×12×30÷139=1318.2元;
过渡养老金=11297×0.56×2×1.3%=164.5元;
合计每月4179.6元。
另外,由于全国各地区的养老金计发基数是由各地区根据当地上年度所有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来进行确定的。而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也是根据该平均工资水平进行确定的。当养老金计发基数发生变化时,说明该工资水平先产生了变化,意味着缴费基数发生变化,随之变化的就是缴费指数。缴费指数也是计算养老金的依据,所以计发基数和缴费基数之间也有关联性。
以上就是关于“计发基数和退休金什么关系”的具体内容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