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帮朋友查账户,发现他折腾了半个月还开不通可转债权限,急得直拍大腿。其实这事儿说简单也不简单,这两年交易所规则调整后,很多散户都卡在几个隐形门槛上。我整理了自己踩过的坑,今天掰开揉碎说给你听。
第一关:钱和时间都差口气
现在开权限要满足两个硬指标——两年交易经验和账户日均10万资产。很多人以为“两年”是从开户时间算起,错!是从你第一笔股票交易开始算,哪怕你五年前开的户,但一直空仓也白搭。再说资产门槛,有人临时凑10万放账户,结果没等够20个交易日就撤资,系统直接判定不达标。
第二关:弃购三次,关半年小黑屋
去年有个读者跟我吐槽,中了三只新债嫌溢价低全放弃了,结果直接被禁止打新。这里有个反常识的细节:不是连续三次弃购才会被罚,是12个月内累计三次!我见过最冤的案例,有人上半年弃购两次,年底中签又没缴款,直接触发180天禁购期。
第三关:风险测评藏着连环套
上周帮亲戚操作,明明资产达标却开不了权限。折腾半天才发现,他半年前做测评时选了“保守型”。现在新规要求必须C3(平衡型)以上,测评不过关的直接卡死。更坑的是,有些券商App里改测评要视频认证,老年人根本玩不转。
说到这你可能会问:费这么大劲开通值不值?说实话,现在玩可转债早不是闭眼打新的时代了。上周某公司发债前突发利空,第二天开盘直接破发15%,那些没看公告的散户血亏。这时候就显出工具的重要性了,像我每天用希财舆情宝盯盘,它能实时监控自选股的公告、研报、股吧讨论,AI直接把几百条消息翻译成“利好/利空预警”。昨天系统弹窗提醒某转债大股东减持,我立马挂单跑路,躲过3%的跌幅。
最后说个扎心真相
现在90%的散户根本不知道,自己开权限失败是因为券商系统bug!有次我换手机登录,重新签风险协议时网络卡顿,结果权限莫名被锁。这种情况千万别傻等,立刻打客服电话要求人工复核。
(要是你也为信息差头疼,不妨去希财网公众号回复“舆情”领3天免费试用。每天省两小时看盘,赚杯奶茶钱总比踩雷强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