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至今记得第一次中签可转债时的心情——手指在交易软件上悬了半天,脑子里全是问号:什么时候卖最划算?能赚个买菜钱还是旅游基金?现在回头看看,这些年摸爬滚打的经验,加上最近用上的AI工具,总算让我摸清了这里面的门道。
一、中签后别急着点卖出键
刚中签那会儿,我跟大多数新手一样,恨不得上市当天一开盘就卖掉。直到有次发现,隔壁工位的老张比我晚卖两天,多赚了200块奶茶钱。后来才明白,可转债上市后的走势就像刚出炉的包子,前半小时烫手但香气扑鼻,中间可能有回调,尾盘又可能被资金抢筹。
举个真实的例子:去年某只可转债首日开盘涨20%,结果十点半跌到15%,收盘前又冲上23%。要是按开盘价卖掉,可比尾盘少赚了3%。根据东方财富网统计,2023年上市的127只可转债,首日均价涨幅18.6%,但有34%的标的在下午出现二次冲高。
二、三个卖出信号比盯盘管用
1. 成交量突然放大:就像菜市场突然涌进一群人,这时候不是有大妈抢特价菜,就是有主力资金在动作。我习惯在分时图里设置成交量均线,突破日均量1.5倍时打起精神。
2. 正股突然异动:上周遇到个有意思的事,某转债的正股盘中突然拉涨停,转债却还在慢悠悠爬坡。这时候别急着卖,往往会有滞后反应——果然半小时后转债就跟涨了5%。
3. 溢价率超过30%:这个数据在交易软件F10里都能查到。有次我中的转债溢价率冲到35%,当时贪心没卖,结果第二天大盘调整,直接吐回去一半涨幅。
不过话说回来,普通上班族哪有时间整天盯盘?我现在全靠希财舆情宝的异动推送,上次正在开会,手机突然震动——原来是持仓转债的正股出了业绩预增公告,推送直接标了“利好”标签,还附上AI解读:“装机量超预期,可能带动转债估值修复”。等我散会后打开账户,价格已经比推送时又涨了2%。
三、赚多少钱才算合理?
很多新手总想着“翻倍”“暴赚”,其实可转债打新更像薅羊毛。我统计过自己2023年中签的9只转债,平均收益386元/签,最高的赚了580元,最低的才82元。这里有个反常识的结论:规模小的转债反而容易出黑马。比如某只3亿规模的转债,上市当天因为流通盘小,直接被游资顶到40%涨幅。
但要注意,遇到这四种情况建议见好就收:
- 正股处在历史高位
- 转债条款里有强制赎回风险(公告栏会标红)
- 所属板块最近有利空
- 自己急需用钱时
四、我的偷懒神器
以前为了盯消息,同时开着七八个网页:股吧、财报、行业新闻...现在用希财舆情宝,自选债的舆情全聚合在一个页面。最实用的是它家的“强弱指数”,把正股走势、转债溢价率、市场情绪打包成个温度计,超过80分就亮黄灯提醒。
前两天刚中的新债,系统凌晨五点就给我推了机构晨报:“发行主体现金流改善,转股价值有上修空间”。果然开盘后走势比同类债强势,我在它第一次冲高回落时118元卖出,比首日均价还多赚了2%。关键是每天花在盯盘上的时间,从原来的1小时缩短到10分钟——这工具每天平均才花1块钱,少点两次外卖就拿回来了。
五、散户最容易踩的坑
1. 把可转债当股票炒:去年看到个血泪教训,有人中签后觉得涨得不够,加仓追高,结果遇到大股东减持,半个月亏掉20%
2. 忽视强制赎回条款:某知名公司的转债曾经因为连续30天股价超过转股价130%,直接启动强制赎回,没及时转股的投资者白白损失15%
3. 不看资金面:月底、季末这些资金紧张的时候,再好的债也容易跌
(说到这里真想拍大腿!当初要是早点知道这些,能少交多少学费啊...)
最近发现个规律:行情好的时候,早盘卖;行情震荡时,下午卖;行情差的时候...能卖就赶紧卖!现在通过希财舆情宝的机构报告,还能提前看到主力资金动向。上次系统提示某转债的融券量突然增加,我果断在上市当天跑路,躲过了后续的戴维斯双杀。
文末给大家留个入口,微信搜“希财服务号”可以领3天舆情宝VIP。反正免费的,试试又不亏——我当初就是试用完被智能解读功能圈粉的,现在连券商APP的F10都很少打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