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我第一次听说股票回购时,激动得差点把手机摔了——上市公司拿真金白银买自家股票,这不就是明摆着告诉咱们股价要涨吗?可后来被市场毒打几次才明白,这玩意儿就像重庆火锅,看着红彤彤的都是辣椒,吃进嘴里才知道是香辣还是工业辣精。
上周三晚上复盘,突然发现自选股里有个熟悉的公司公告回购计划。我盯着屏幕直拍大腿:这到底是机会还是陷阱?记得2018年那会儿,某消费龙头宣布20亿回购计划,结果三个月就象征性买了2000万,股价反而从28块跌到19块。你看,回购这回事儿,真不是发个公告就能当利好使的。
先说个反常识结论:回购可能是个大坑!特别是那些账上现金还没回购金额多的公司,简直就是在玩"空手夺白刃"的把戏。我研究过上百份回购公告,发现真正能带动股价的,得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公司现金流充沛得像三峡大坝、回购股份确实会注销、而且大股东最近没质押股票。
你们知道最气人的是什么吗?去年某科技公司宣布回购当天股价大涨7%,结果第二天就被扒出大股东在悄悄减持。这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骚操作,要不是用舆情监控工具看到全网讨论,普通散户根本防不住。这里插句实在话,现在我每天开盘前都要用希财舆情宝扫一遍自选股动态,重要消息直接弹窗提醒,比刷短视频还及时。
说到专业判断,得看两个关键指标。一是看回购价格上限,要是定得比现价还低,那就是耍流氓。二是看回购用途,如果是拿来搞股权激励的,基本等于给高管发福利。最近有个典型案例,某制造业公司刚宣布回购,马上就有分析师指出他们资产负债率都75%了,哪来的钱回购?结果你猜怎么着?回购计划公布后股价反而跌了12%。
不过真遇上优质公司回购,那就是天降红包。像某国际科技巨头,连续十年保持5%以上的年回购比例,股价十年涨了8倍。这种公司有个共同特点——回购资金不到现金流的三分之一,而且回购的股票直接注销,相当于给每个股东免费提升持股价值。
这时候可能有朋友要问了:我们怎么判断公司是真心实意还是虚晃一枪?教你们个绝招,看公司最近三个月有没有机构调研。要是连机构都懒得去公司喝茶,这回购八成是撑场面的。我最近发现个好帮手,希财舆情宝的机构报告功能,直接把全网研报重点拎出来,哪家机构上调评级、目标价多少写得明明白白,比翻几百页PDF省事多了。
最后说点掏心窝子的话。在A股混了十几年,最深的体会就是——消息比技术重要,认知比消息重要。现在每天海量信息轰炸,靠人力根本筛不过来。上个月我开始用舆情宝的AI解读功能,它能把晦涩的公告翻译成"人话",直接告诉我某条消息算几级利好,还能关联历史相似案例,比自己瞎琢磨强多了。关键是每天就花1块钱,少点次外卖就能省出信息差的钱,这买卖怎么看都划算。
(悄悄说个秘密,现在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能免费体验三天舆情宝,我上周刚用这个功能躲过一个大雷。嘘——这事儿可别让主力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