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买煎饼果子时,听到老板娘嘀咕"面粉又涨价了",突然想到我们股民何尝不是在各种涨价中找活路?就拿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美联储加息来说,这碗"洋面粉"涨价,咱们的A股餐桌到底会掀翻哪些菜盘子?
三年前我在营业部亲眼见过,美联储刚宣布加息0.25%,北向资金就跟受惊的鱼群似的,单日净流出超百亿。当时有个老股民盯着绿油油的屏幕喃喃自语:"这美利坚打个喷嚏,咱们就得跟着重感冒?"这话糙理不糙,美元这玩意儿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威力,真不是吹的。
先说最要命的资本迁徙。美元存款利率涨到5%的那阵子,我身边至少有五个大户把港股通账户里的钱转成了美元理财。道理很简单,存银行都能躺赚,谁还愿意在股市里担惊受怕?这种资金外逃就像抽水机,把A股这个池子的水位硬生生往下拽。不过这两年咱们央妈学精了,去年三季度不是搞了个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调节工具吗?相当于给池子装了智能水闸。
再说说进出口企业这冰火两重天。做机械出口的老张去年乐得合不拢嘴,人民币贬值让他多赚了8%的汇兑收益。可搞芯片进口的小李就惨了,原材料成本暴涨20%,股价腰斩时连融资质押都差点爆仓。这种行业分化这两年越来越明显,去年光伏组件企业的海外订单暴增37%,可消费电子板块的存货周转天数却多了15天。
最近我试用了个叫希财舆情宝的AI工具,发现它能实时监控300多家机构的研报风向。上周三凌晨三点,这个系统突然给我弹消息,提示多家外资行连夜下调了某周期股的评级。当天早盘我赶紧把持仓里相关的股票减了半仓,下午果然跌了4.2%。这种情报差放在以前,普通散户根本抓不住。
说实话,每次看到"美联储鹰派表态"的新闻弹窗,我都想劝新手们先深呼吸。去年9月那波暴力加息,创业板确实跌了12%,可同时期国产替代概念股平均涨了18%。现在的市场早就不是2018年那种全面挨打的局面了,关键是得会挑抗震的菜篮子。
文末说个实在话,与其天天盯着大洋彼岸的议息会议,不如花点小钱武装自己的情报系统。我最近在希财舆情宝上设置的自定义监控策略,每天自动推送20条关键资讯,相当于雇了个24小时待命的华尔街情报员。最近他们开放了免费体验入口,各位不妨去试试,反正不花钱的羊毛不薅白不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