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过养老保险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国家在宣传养老保险的时候,通常会说交的钱越多退休后领到的养老金也就越多。那么养老保险的缴费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真的是交的越多领的越多吗?
关于养老保险的缴费,其实是有上下限的,并不是想交多少我就交多少,而是在一定的范围内选择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
比如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下限为3000元,上限为15000元,那么我可以在这个范围内选择4927元作为我的缴费基数,当然这个选择仅限于灵活就业人员参保职工养老保险。
那么缴费基数的上下限究竟是怎么来的呢?在单位上班的职工又是怎样确定缴费基数的呢?
现实生活中,根据地域的不同,基本上每个地区的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上下限都是不同的。
例如,你在北京市上班,那么该地区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下限则是该市上一年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的60%;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上限则是该市上一年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的300%。
至于职工参保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则是由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的多少来定,如果月平均工资低于所在地月平均工资的60%,则按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下限来进行缴费;如果月平均工资高于所在地月平均工资的300%,则按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上限来进行缴费。
另外,刚出社会新入职的员工,则按起薪当月工资收入为缴费基数。
所以说,养老金缴费基数“4927”这个数字要么跟社会的平均工资有关,要么跟自己的工资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