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贷款股票基金理财保险
排序方式 热门 新发布 新回复
葵花药业(002737)研报:品牌构筑核心壁垒,“六五”规划开启百亿目标

    葵花药业(002737)作为医药生物行业的领军企业,以品牌和渠道为核心壁垒,推动公司业绩持续增长。公司旗下“小葵花”儿童药和“葵花”成人药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具有高度认可度,品牌价值分别达到144.8亿元和184.3亿元。公司产品线丰富,涵盖儿科、妇科及老年慢病用药等多个领域,拥有超过60个儿童药上市产品,并通过“买、改、联、研、代”的研发策略,不断扩展产品种类。

    公司在儿科领域拥有多个销售额超千万的黄金大单品,如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颗粒、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等,妇科领域则以独家产品康妇消炎栓为领军,老年慢病用药领域则以护肝片、胃康灵胶囊等优势品种为领军,2023年护肝片发货金额首次突破10亿元规模。

    葵花药业注重品牌和渠道建设,通过广告宣传和市场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公司在研发上坚持创新,2023年研发费用达到1.3亿元,开展多个在研项目,涵盖儿科、成人消化及妇科治疗领域,以及保健品项目,推动产业链闭环。

    公司积极推行分红政策,2021-2023年度分红金额达18.7亿元,占归母净利润的69.4%。作为“六五规划”开局之年,葵花药业力争在规划期末实现销售规模突破百亿大关,成为国内家庭常用药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企业之一。

    西南证券预测,葵花药业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将分别达到12.6亿元、13.9亿元和15.4亿元,建议投资者保持关注。风险提示方面,需关注政策风险、新品研发风险和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发展历程显示,葵花药业自2005年成立以来,不断发展壮大,2014年成功上市,2016年开始进军海外市场。2024年作为公司“六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葵花药业将继续专注于“一小、一妇、一老”特色领域,实现销售规模的突破。

    葵花药业的股权结构清晰,控股股东为葵花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达45.41%,实际控制人为关彦斌,实际管理人为关玉秀和关一。公司旗下32家子公司覆盖原材料生产、技术研发、工业制造、商业等全产业链,产品涵盖中药、化药与健康养生品。

    公司业绩自2012年以来稳步增长,2018年之前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16.7%和15.8%。2019年受原董事长刑事案件和管理层新老交替影响,营收小幅下降。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OTC市场受到冲击,收入同比下降20.8%。2021年之后,业绩逐渐复苏,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57亿元,同比增长11.9%,归母净利润11.2亿元,同比增长29.1%。

    葵花药业坚持“以生产中成药为主导,化学药、生物药和健康养生品为两翼”的战略布局。2023年中成药、化药和营养保健品分别贡献了72.7%、23.9%和3.2%的收入。公司注重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保持,2023年中成药毛利率为53.8%,化药毛利率为61.9%。

    公司在营销模式上以OTC端为主,2023年OTC贡献了83.0%的收入。在地区结构上,华东地区贡献的收入最多,占比达23.0%。销售费用率呈现下降趋势,2023年同比下降1.04个百分点。

    葵花药业积极落实分红政策,2021-2023年度分红金额18.7亿元,占归母净利润的69.4%,2023年分红金额8.8亿元,分红占净利润比例达到78%。

    在“一小一妇一老”布局领域,葵花药业拥有多个黄金大单品。儿科用药市场集中度低,葵花药业依靠“小葵花”品牌占据市场份额。妇科用药市场维持在120亿元以上,葵花药业成功布局妇科中成药领域。老慢病用药市场规模稳定上升,葵花药业拥有护肝片、胃康灵胶囊等优势品种。

    葵花药业通过品牌、品类和品质战略,筑牢竞争壁垒。公司注重广告宣传费投入,提升品牌影响力。研发方面,公司组建多个研发平台和团队,坚持创新,推动产业链闭环。公司在研项目包括多个化药、中药和保健品项目,2023年研发费用达1.3亿元。

    综上所述,葵花药业以品牌和渠道为核心,通过创新研发和市场拓展,实现业绩持续增长,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和投资价值。

阅读全文
0 0
2024-06-25
珀莱雅(603605)研报:618成绩出色,国货龙头势能强劲

    中国研究部门于2024年6月24日发布了一份关于化工产业的公司更新报告。报告中提到,该公司的主要股东为侯军呈,持股比例达到34.46%。截至2024年6月21日,公司股价为107.11元,相较于上证指数的2998.14点,公司股价在过去12个月内的高点为117.5元,低点为75.01元。公司总发行股数为396.76百万,其中A股数为394.80百万,A股市值为422.87亿元。每股净值为10.30元,股价与账面净值比为10.40。

    公司的产品组合主要由护肤类产品组成,占比达到85.04%,美容类产品占12.54%,洗护类产品占2.42%。机构投资者在流通A股中的比例为基金9.3%,一般法人8.4%。股价在过去一个月下跌了0.99%,三个月上涨了13.60%,一年内下跌了4.86%。

    报告中提到,公司在618期间的业绩表现出色,旗下品牌珀莱雅和彩棠在天猫和抖音等平台上的销售额分别位列护肤和彩妆类目榜首,GMV同比增长超过70%和80%。此外,公司主品牌珀莱雅在多个平台上的成交金额排名第一,显示出公司主品牌及第二曲线的影响力正在不断增强。

    公司采取的大单品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新品研发也在同步推进。预计公司将继续推进大单品配方升级和新品研发,以提升目标客群的粘性。同时,公司下半年的6*N战略将继续深入推进,大单品竞争力将持续提升。线上自营仍将是营收主力,新晋平台如抖音的自播能力将继续加强,全年业绩向好态势不变。

    报告预测,公司2024年至2026年将分别实现净利润15.5亿、19.3亿和23.7亿,同比分别增长29.6%、24.7%和22.7%。每股收益(EPS)分别为3.90元、4.86元和5.96元,当前股价对应的市盈率(PE)分别为27倍、22倍和18倍。考虑到近期市场情绪低迷,报告将投资建议调整为“区间操作”。

    风险提示包括新品牌孵化不及预期、线上增长不及预期以及费用增长超预期。报告还提供了公司2021年至2026年的财务预测数据,包括纯利、每股盈余、市盈率、股利和股息率等。

    最后,报告声明由群益证券(香港)有限公司编写,仅供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报告内容可能在没有事前通知的情况下发生变化,且不保证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群益证券(香港)有限公司及其董事、代表或雇员不对使用此报告后产生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阅读全文
0 0
2024-06-25
百亚股份(003006)研报:“6.18”表现超预期,产品、品牌、渠道力向上共振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研究报告,维持对百亚股份(股票代码:003006.SZ)的“买入”评级。报告指出,百亚股份在“6.18”电商促销期间表现超预期,公司产品力、品牌力和销售能力实现共振,显示出强劲的增长潜力。分析师张潇和郭美鑫分别持有执业证书编号S0740523030001和S0740520090002。

    百亚股份的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21日,公司总股本和流通股本均为429百万股,市价为23.55元,市值和流通市值分别为10,111百万元和10,095百万元。公司在“6.18”期间的官方战报显示,自由点品牌在抖音、天猫等平台的销售同比增长显著,其中抖音销售同比增长超过290%,天猫个护销售同比增长超过120%。此外,公司在猫超、京东、拼多多等平台也取得了突破性增长。

    报告还提到,百亚股份在2024年第二季度推出了益生菌Pro+系列,新产品的推出提升了单价区间,强化了产品力。在“6.18”期间,益生菌卫生巾售出超过140万套。公司通过高投入建设产品与品牌核心竞争力,加大了在抖音等新渠道的品宣力度,提升了品牌认知度。

    投资建议方面,分析师预计百亚股份2024-2026年实现营收分别为28.3亿元、35.3亿元和43.7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31.8%、25%和23.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0亿元、4.16亿元和5.29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34.5%、29.8%和27.1%。每股收益(EPS)分别为0.75元、0.97元和1.23元。报告强调,百亚股份战略清晰,电商表现良好,线上线下齐头并进,看好公司从区域走向全国,实现高速成长。

    风险提示方面,报告指出需关注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竞争加剧以及渠道拓展不及预期等风险。

    报告最后强调,本报告基于公开资料或实地调研资料,力求独立、客观和公正,但投资者应注意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报告版权归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进行翻版、发布、复制、转载、刊登、篡改或有悖原意的删节或修改。

阅读全文
0 0
2024-06-25
天奈科技(688116)研报:渗透率拐点有望显现,海外客户放量时间点临近

    天奈科技(证券代码:688116)作为电力设备及电池行业的公司,近期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给出了6个月的买入评级。当前股价为24.88元,总股本为344.56百万股,市值达到8572.72百万元。公司资产负债率为44.94%,每股净资产为7.79元。过去一年内,公司股价最高达到47.59元,最低为15.45元。

    分析师孙潇雅认为,随着国内渗透率提升拐点的到来以及海外市场的临近放量,天奈科技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销量增速达到43%,超过行业平均增速。这一增长可能与快充趋势的加强以及碳纳米管与炭黑的经济性有关。此外,美国IRA法案对导电剂没有限制,为公司在美国市场的扩张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天奈科技美国工厂正在建设中,预计未来将更好地满足海外客户需求。

    财务数据显示,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为1,841.53百万元,净利润为424.20百万元。预计2024年和2025年,公司将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3.2亿元和5.7亿元。EPS(每股收益)预计将从2022年的1.23元增长至2026年的2.10元。市盈率和市净率预计将有所下降,显示出公司估值的吸引力。

    然而,投资天奈科技也存在一定风险,包括电动车销量不及预期、碳纳米管渗透率提升不及预期、公司产能释放不及预期、国际局势变化等。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应充分考虑这些风险因素。

    总体来看,天奈科技在快充趋势和经济性驱动下,碳纳米管渗透率有望迎来拐点,同时公司在海外市场的布局也为其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维持“买入”评级,看好公司长期发展前景。

阅读全文
0 0
2024-06-25
博雅生物(300294)研报:央企入主浆量增,聚焦血制盈利强

    博雅生物(300294),一家专注于血液制品生产的医药生物企业,近年来在央企华润医药的控股下,展现出了显著的业绩增长和市场潜力。2021年,华润医药以48亿元入主博雅生物,成为其控股股东,推动公司在浆源开拓、血制品业务发展以及盈利能力上实现了质的飞跃。

    在华润医药的支持下,博雅生物积极扩展浆站数量,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将浆站数量增至30个以上,预计长期浆量空间将超过千吨。此外,公司与丹霞生物的战略合作,有望通过并购整合进一步扩大血浆资源,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博雅生物的血制品业务以人白、静丙、纤原为主导,2023年收入占比分别为36.2%、36.7%、34.6%。公司吨浆收入和吨浆净利润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展现出强大的盈利能力。随着新产品的上市和在研品种的推进,公司未来增长潜力巨大。

    2023年,博雅生物实现营业收入26.5亿元,归母净利润2.4亿元。预计2024-2026年,公司营业收入将分别达到19.1亿元、20.9亿元和23.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7亿元、6.4亿元和7.3亿元。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得益于对非血制品业务的剥离,进一步聚焦血制主业,释放上市公司利润。

    在风险提示方面,博雅生物可能面临新浆站申请不及预期、产品销售推广不及预期以及行业竞争格局恶化等风险。然而,考虑到公司在血制品行业的领先地位以及央企背景的资源优势,博雅生物的发展前景依然值得期待。

    投资建议方面,考虑到博雅生物血制品业务的盈利能力和浆量拓展潜力,首次覆盖,建议投资者关注。同时,投资者也应关注公司在非血制品业务剥离方面的进展,以及新浆站建设和丹霞生物整合的后续动态。

    本报告由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提供,分析师杜向阳和王彦迪负责撰写。报告基于公开资料和合理判断,力求独立、客观地分析博雅生物的市场表现和投资价值。投资者在参考本报告时,应充分考虑个人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并关注公司的后续公告和行业动态。

阅读全文
0 0
2024-06-25
诺泰生物(688076)研报:业绩超预期,多肽领域优势不断兑现,高增态势延续

    诺泰生物(688076.SH)维持“买入”评级,当前市场价格为76.90元。分析师祝嘉琦和崔少煜分别持有执业证书编号S0740519040001和S0740522060001。公司2024年上半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80-2.50亿元,同比增长330.08-497.34%,扣非净利润同增318.59-481.38%。业绩超预期,得益于多肽领域优势持续兑现,高增态势有望延续。

    公司在多肽和特色原料药为主的自主选择产品上持续高速增长,小分子CDMO业务逐步恢复。2023年10月及12月,公司分别收到FDA签发的利拉鲁肽与司美格鲁肽原料药First Adequate Letter。随着新产能的持续爬坡,公司自主产品业务有望维持高增态势。此外,公司与吉利德、英赛特、硕腾、Mirati等知名药企建立长期合作关系,2023年5月与欧洲大型药企客户签订1.02亿美元的cGMP医药高级中间体7年供货合同,确保业务逐步恢复。

    盈利预测方面,预计2024-2026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5.67亿元、22.53亿元、32.11亿元,增速分别为51.62%、43.77%、42.5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2亿元、4.63亿元、6.05亿元,增速分别为116.07%、31.39%、30.85%。公司自主选择产品管线丰富,C(D)MO技术平台优势显著,通过自主产品+C(D)MO双轮驱动带来长期成长性。

    风险提示包括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产能提升不及预期风险;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毛利率下降的风险;原材料供应及其价格上涨的风险;环保和安全生产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公司财务模型预测显示,2023年至2026年,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净利润等指标均呈增长趋势。毛利率、净利率、ROE等获利能力指标逐年提升,资产负债率逐年下降,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逐年提高,显示公司财务状况稳健。

    投资评级说明中,买入评级预期未来6~12个月内相对同期基准指数涨幅在15%以上。行业评级增持预期未来6~12个月内对同期基准指数涨幅在10%以上。

    重要声明部分指出,本报告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或实地调研资料,反映了作者的研究观点,力求独立、客观和公正。报告中的资料、意见、预测可能随时调整,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报告版权归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

阅读全文
0 0
2024-06-25
易普力(002096)研报:新公司完成首份答卷,公司有望步入新阶段

    易普力(002096.SZ),作为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自1993年服务三峡工程起,已发展成为民爆一体化领域的领军企业。2023年1月,易普力成功与南岭民爆完成并购整合,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工业炸药产能的全国领先地位,达到52.15万吨,年产量50.31万吨,电子雷管产能亦不容小觑,达到6450万发/年,加之3400万发/年的在建产能,公司发展潜力巨大。

    公司的市场优势明显,不仅在工业炸药和电子雷管产能上位居行业前列,更在地域布局上抢占了先机,尤其在西北、西南等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2023年,公司新签及执行的订单金额高达319.01亿元,2024年一季度新签订单39.18亿元,为公司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易普力的盈利能力同样值得期待。得益于下游需求的稳定增长、原材料价格的回落,公司的销售毛利率呈现上升趋势,2023年四季度销售毛利率达到31.47%,较一季度提升了9.13个百分点。此外,公司在原材料成本控制、产品结构优化等方面的努力,也将进一步推动盈利能力的提升。

    在股东中国能建的大力支持下,易普力积极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借助其在水利水电工程等领域的良好发展基因,有望在基建投资中发挥更大作用。特别是在当前国家大力推动的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中,易普力的市场前景广阔。

    根据预测,易普力2024年至2026年的归母净利润将分别达到7.69亿、9.25亿和11.55亿,对应市盈率分别为18.5倍、15.5倍和12.5倍,展现出公司业绩的稳健增长和良好的投资价值。因此,我们给予易普力“买入”评级。

    然而,投资者也应关注到可能存在的风险,包括原材料市场的剧烈波动、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安全生产和环保风险以及政策风险等。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在本报告中提供了关于易普力的详细分析和预测,但需强调的是,本报告的信息来源于公开资料,公司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保证,报告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具体证券买卖的建议。投资者在使用本报告时,应同意并遵守重要声明中的各项规定。

阅读全文
0 0
2024-06-25
天马新材(838971)研报:深耕精细氧化铝二十余年,产能释放+结构优化引领高质量成长

    天马新材,深耕精细氧化铝领域二十余年,凭借产能释放和产品结构优化,正引领着公司的高质量成长。公司专注于精细氧化铝粉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子陶瓷、电子玻璃、高压电器等多个领域。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4,982.01万元,同比增长40.93%;归母净利润746.27万元,同比增长56.09%。随着新建产能的投产和下游行业的复苏,天马新材有望进入加速成长期。

    精细氧化铝市场潜力巨大,天马新材已与下游龙头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8.56%,拥有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37项,新增研发人员6人,在研项目十余项。公司正在研发的高纯氧化铝粉体纯度达到4N和5N级别,未来量产后有望打破国内主要依赖进口的行业格局。

    募投项目进入产能释放期,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显著提升。年产5万吨的电子陶瓷粉体材料生产线已有一条回转窑在2023年底投入使用,产出成品各项指标超越可研目标。勃姆石5,000吨生产线处在带料试生产阶段;高导热材料5,000吨生产线处于设备安装阶段。新产能投产将提升公司销量,并带来产品结构的优化。

    投资建议方面,公司回购注销股票有助于增厚每股收益,提升股东价值。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0.50/0.72/0.99亿元,同比增长308.73%/44.26%/37.13%,对应市盈率分别为20.35/14.11/10.29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包括主要客户收入占比较高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以及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天马新材股票代码为838971,2024年6月21日A股收盘价为9.55元,上证指数为2,998.14点。

    本报告由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咨询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判断,不依赖本报告进行投资决策。银河证券不担保报告的准确性或完整性,不对使用本报告导致的损失负责。报告可能包含链接网站,银河证券不对其内容负责。银河证券可能参与或投资本报告涉及的证券,与涉及公司存在业务关系。未经授权,不得转发、转载或传播本报告。

阅读全文
0 0
2024-06-25
盘古智能(301456)研报:业绩稳步增长,新业务持续开拓

    盘古智能(301456.SZ)作为一家专注于润滑与液压系统研发、生产及销售的公司,近期业绩稳步增长,新业务持续拓展。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9亿元,同比增长19.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1亿元,同比增长2.29%。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达到8,776.68万元,归母净利润为2,907.31万元。

    公司在风电装机景气度回升的背景下,传统润滑业务持续扩张。2023年,润滑系统及配件贡献收入3.10亿元,占比75.85%,毛利率为48.28%。液压系统及配件收入0.69亿元,同比增长69.08%,占比17.10%,毛利率为29.74%。尽管毛利率受整机价格下降影响有所下降,但随着风电整机价格下降速度放缓,公司业绩有望在2024年继续增长。

    盘古智能积极推进产品在工程机械、工业机床、轨道交通、盾构机、起重机械等非风电领域的应用,2023年在新应用领域已见成效。公司自主研发的液压变桨系统测试进度稳步推进,预计2024年末完成测试,2025年量产,有望实现国产替代。

    投资建议方面,预计2024年至2026年公司实现营收分别为5.3亿元、7.36亿元和10.1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13亿元、1.67亿元和2.46亿元,EPS分别为0.76元、1.12元和1.66元。按2024年6月21日的收盘价计算,对应的PE分别为28.21倍、19.04倍和12.92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包括液压系统市场不确定性、海外市场不确定性以及研发和生产成本增加等。盘古智能将继续专注润滑与液压系统,推动业务创新,加速国际市场布局,以实现持续增长。

阅读全文
0 0
2024-06-25
神马股份(600810)研报:动态点评:剥离非核心业务,聚焦尼龙主业

    近日,神马股份(600810)宣布了一项重大的股权转让计划,拟将其持有的聚碳材料公司71%的股权转让给控股股东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转让价格为5.91亿元。此举标志着公司在剥离非核心业务、聚焦尼龙主业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聚碳材料公司主要从事双酚A和聚碳酸酯业务,与尼龙产业链无关,且近年来业绩不佳,2023年净利润为-1.00亿元,2024年1-4月份净利润为-0.62亿元。交易完成后,聚碳材料公司的财务报表将不再纳入神马股份的合并财务报表。

    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神马股份在资本市场上动作频频,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实现了亏损公司出表、聚焦尼龙产业链、降低融资成本等目标。2024年6月12日,公司全资控股了平煤神马尼龙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此外,公司还计划将持有的中平神马(福建)科技发展60%股权和持有的平煤神马尼龙材料(遂平)100%股权转让给集团下的投资运营公司,进一步剥离亏损资产和与尼龙无关的BOPA薄膜项目。

    在产品创新方面,神马股份作为尼龙66领域的龙头企业,通过煤制氢氨项目和己二腈项目的实施,加强了对上游原材料的把控,有望进一步降低产品生产成本。2023年,公司成功推出了高端注塑、高端纺丝级等多款尼龙66切片,开发了高流动尼龙6、高速纺尼龙6、薄膜级尼龙6等新产品,并实现了高强尼龙66工业丝的稳定生产。此外,公司还获得了再生纤维、再生切片的全球回收标准证书,市场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东方财富证券研究所对神马股份的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预计公司2024/2025/2026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43.29亿元、157.50亿元和176.9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0.91%、9.92%和12.3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86亿元、5.18亿元和7.40亿元,同比增长212.89%、34.28%和42.67%。目前,公司的股价对应的EPS分别为0.37元、0.50元和0.71元,PE分别为17倍、13倍和9倍。基于公司的行业地位和未来发展潜力,东方财富证券研究所维持对神马股份的“增持”评级。

    然而,神马股份的未来发展仍面临一定的风险,包括原材料价格波动、行业竞争加剧以及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等。投资者在关注公司发展的同时,也应充分考虑这些潜在风险,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

阅读全文
0 0
2024-06-25
<
236
237
238
239
240
>
跳至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