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医药(601607)研报:工商一体化龙头,创新业态逻辑持续兑现
上海医药(601607.SH)作为工商一体化龙头,其创新业态逻辑持续兑现,展现出强劲的经营潜力和市场竞争力。2023年,公司顺利完成管理层换届,引入白云医药首席执行官董明先生担任执行董事,预示着双方战略合作将更上一层楼。在新管理层的带领下,公司有望持续推进改革,释放更大的经营活力。
在商业板块,上海医药作为医药流通行业的领先龙头之一,将充分受益于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公司近年来积极拓展创新商业业态,已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进口总代平台和进口疫苗分销平台。2023年,公司CSO业务与赛诺菲实现深度合作,成功进入海外大药企市场,凸显了优质CSO平台的稀缺性。随着行业规范的提高,创新商业业务将成为商业板块业绩增长的强劲驱动力。此外,公司“南北融合”等改革措施的顺利落地,将进一步提升盈利潜能和经营效率。
在工业板块,上海医药的创新转型即将进入商业化兑现阶段。截至2023年末,公司已有68项新药管线,其中包括55项创新药和13项改良型新药。在这些创新药管线中,已有3项提交pre-NDA或上市申请,4项处于关键性研究或临床III期阶段。公司工业板块的大品种战略也在持续落地,2023年销售过亿的品种数量达到48个。中药板块拥有6个中华老字号品牌,云南白药入股后,双方合作的大品种开发策略成功落地,未来有望成为板块增长的持续驱动力。
盈利预测方面,预计上海医药2024-2026年的收入分别为2898亿元、3205亿元和3513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1.3%、10.6%和9.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2.4亿元、58.4亿元和65.4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39%、12%和12%。考虑到公司商业和工业板块均贡献较大的利润占比,上海医药的估值高于可比公司平均水平,但考虑到公司创新业态逻辑持续兑现,业绩增长确定性较强,估值溢价合理。因此,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方面,需关注研发风险、应收账款风险和行业政策风险。研发项目周期长、投入大,相关进展、审批结果以及时间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部队医疗改革、分级诊疗逐步实施等因素可能影响医疗终端货款回笼周期,增加公司的资金成本和压力。带量采购、两票制等政策对医药批发业务的盈利能力有较大影响,若相关政策边际大幅收紧,相关业务或将受到较大冲击,从而影响整体经营。
总之,上海医药在医药流通和医药工业两大板块均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公司管理层的换届和战略合作的深化,为公司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行业集中度提升和创新业态逻辑持续兑现的背景下,上海医药有望实现更加稳健和可持续的发展。
笔记参考:https://pdf.dfcfw.com/pdf/H3_AP202407171638012894_1.pdf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