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生物(600161)研报:首次覆盖:央企血制品龙头,浆站获批能力强,研发布局夯实长期竞争力
天坛生物(600161)作为央企血制品龙头企业,在股东背景的加持下,展现出强劲的浆站获批能力。公司自2021年以来新设浆站资源储备丰富,预计未来将逐步进入收益兑现期。目前,公司拥有15个血制品品种,102家单采血浆站遍布全国16个省/自治区,其中80家已在运营,年采浆量达2415吨,占国内总采浆量的20%。随着新浆站的投入使用和成熟,业绩有望随着采浆量的增加而提升。
公司目前采浆效率较低,主要由于新浆站影响单站采浆量水平。然而,随着浆站逐渐成熟和研发新品种,尤其是高毛利品种占比的提升,公司的采浆效率和血浆综合利用率有望显著提高,从而推动吨浆盈利水平上升。此外,公司在重组人凝血因子和人免疫球蛋白类产品的研发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拥有多个在研产品,包括高浓度人免疫球蛋白、血源性凝血因子、重组凝血因子和微蛋白制剂等,预计将来会迎来收获期。
财务数据显示,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5180.44百万元,归母净利润1109.89百万元,每股收益0.56元。预计2024/2025/2026年,公司将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219.08百万元、7330.10百万元和8631.66百万元,归母净利润1358.19百万元、1639.45百万元和1992.11百万元,每股收益0.69元、0.83元和1.01元。市盈率分别为53.66倍、43.85倍、36.33倍和29.90倍,市净率从6.06倍逐年下降至4.09倍。
投资建议方面,考虑到血制品行业的高壁垒特性和稳定需求,以及天坛生物在血制品赛道的领导地位,预计公司将通过内生增长和外延拓展实现稳健增长。因此,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然而,风险因素包括原材料供应不足、采浆成本上升和产品研发进展不达预期等。
公司依托央企背景,在浆站资源和终端覆盖方面处于国内行业领先地位。血制品品种数量和收入规模在国内行业中领先,浆站数量和采浆规模也位居行业前列。此外,公司在国内人血白蛋白和静丙市场的样本医院销售额竞争格局中表现突出,市占率居前。
内生成长空间方面,公司采浆量和采浆效率的提升预期将抬高内生增长的天花板。产品矩阵的扩大和研发布局预计将推动公司长期成长。特别是公司在重组人凝血因子类产品和人免疫球蛋白类产品的研发领域保持国内同行业的领先地位,其中成都蓉生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第四代层析工艺10%浓度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已于2023年获批上市,新产品有望优化公司收入结构,保持公司在行业内的长期竞争优势。
公司在建产能方面,成都蓉生永安厂区、上海血制云南项目和兰州血制兰州项目三个血液制品生产基地的设计产能均为1200吨。投产后,六家血液制品生产基地的总产能将达到约5000吨,满足公司未来的增长需求。此外,公司加速血源数字化建设,已完成部分浆站云平台项目部署和使用,助力浆站加速发展。
盈利预测显示,公司2024/2025/2026年的营业收入预计分别为6219百万元、7330百万元和8632百万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0.05%、17.86%和17.76%。毛利率预计将从2023年的50.76%逐步提升至2026年的52.93%。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等各项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均有所上升,但整体盈利能力仍保持稳定。
综合来看,天坛生物作为央企血制品龙头企业,在浆站资源、品种数量、产能建设和研发布局等方面均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未来随着新浆站的投入使用和新品种的研发上市,公司业绩有望实现稳健增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但需关注原材料供应、采浆成本和产品研发等风险因素。
笔记参考:https://pdf.dfcfw.com/pdf/H3_AP202406211636751184_1.pdf

- 最热
- 最新
- 最早
